2)第一百零二章:旱魃何如人心险(三)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王李琦,天资聪颖,可代朕前往圜丘和骊山行大雩之礼,祭祀祈雨。”

  “儿臣遵旨!”李亨与李琦双双跪下,只是两人心情有天渊之别。

  “姜还是老的辣!”旁观全程的王霨目瞪口呆:“本以为陈.希烈已被杨国忠逼上绝路,谁知他捏准李隆基易储之心,华丽丽地向盛王交了个投名状。不管左相之位能否保住,日后李琦登基,于情于理都不能亏待在众目睽睽下为其鼓与呼的陈相国。”

  遐思不断的王霨并未留意,与其相距不远的李仁之正盯着面如土色的王珪和凝眉思索的他,喃喃自语:“骊山祈雨……”

  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六月二十二日黄昏时分,林木干蔫的骊山半腰,沉寂许久的行宫语笑喧哗、人欢马叫。

  一袭圆领绣袍的王霨在婢女的陪同下,手握折扇,站在宫阙前极目远眺,但见夕阳西下、宿鸟归飞,只是山林干枯,不复往年之青翠。

  四日前的献俘礼上,李隆基令盛王代其出城祈雨。而当日下午,本欲陪母亲去郑县祭拜姨母崔颖的王霨就接到圣旨,令他跟随李琦一同祈雨。

  纳闷不已的王霨稍加打探,得知是李仁之撺掇盛王进宫向圣人提议,说他文思敏捷、七步成诗,当随行祭天祈雨,以赋诗文而纪之。

  “李仁之是何居心?莫非要挑拨我和东宫的关系,难道他不知李亨早就对我失望至极?或者他要效仿裴诚?可有飞龙禁军在,志大才疏的他又能耍什么花招?”

  虽猜不出李仁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谨慎稳重的王霨还是做了周全准备。

  待盛王斋戒三日后,王霨随之出城,先赴长安正南门明德门外的圜丘。

  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乃隋唐两朝皇帝祭祀上天的礼仪重地,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圜丘严格遵照《周礼》而建,因“天圆地方”,故上下四层皆为圆形。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条台阶,呈十二辰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分别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其中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面南的午陛则宽于其他十一陛,是皇帝登坛祭祀昊天上帝的御阶。明清时期的天坛乃仿照隋唐时期的圜丘而建,然无论规模还是气魄,都稍逊一筹。

  傩舞古朴、《云汉》苍茫。

  喜形于色的盛王李琦坦然沿正东方的卯陛登上圜丘,在昊天上帝及五方天帝神座前跪读祝文、祭祀上天。

  “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泛祥风。彩旞云回昭睿德,朱干电发表神功。”圜丘下,站在王霨身侧的李仁之得意洋洋:“霨郎君,某诵此诗虽比不得《七德舞》,还算应景吧。”

  “甚是妥帖,只是既然仁之郎君锦心绣口、饱览诗书,又为何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