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七)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动向鲜于向请缨,欲图亲身前往太和城会见阁罗凤,尽释前嫌、平息战端。但他的热枕遭遇的却是鲜于向的冷嘲热讽。

  在鲜于向眼中,南诏不过区区蛮部,出兵数万即可灭其国。可李宓却知,统一六诏后,皮逻阁和阁罗凤励精图治十余年,南诏已成为拥兵数十万的西南强藩,不可轻辱。鲜于向闻战而喜的轻率态度令李宓愈发不安,更让他怀疑剑南战事爆发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去年夏天,在兵部侍郎杨国忠的大力扶持下,鲜于向从京畿和内地州县抓了无数丁壮,纠集成八万兵马,妄图一鼓而下荡平南诏,攻克太和城。战事之初,剑南军势如破竹,收复三十二夷州,攻到西洱河畔,阁罗凤也派使求和。

  李宓力劝鲜于向接受南诏的降表,可贪功冒进的鲜于向为了封王,下令将南诏使者乱棒打出,逼得阁罗凤倒向吐蕃。

  在吐蕃和南诏联军夹击下,剑南军大败,折损人马六七万,几近于全军覆没。虽深恨鲜于向误国,李宓还是在乱军阵中保护他逃回益州。

  李宓本以为鲜于向会因此战失利被圣人贬谪或惩罚,谁知杨国忠竟偷天换日,将鲜于向的罪过轻轻遮掩过去。后鲜于向主动请辞剑南节度使,李泌想着剑南战事或许会好转,可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显然要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征伐南诏。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崔圆则人如其名,圆滑无比,唯杨国忠之命是从,根本不考虑将南诏拉回藩属之列。

  而今再次带兵来到唐诏边境界河大渡水,李宓虽三番五次勒令麾下将佐严加防范,无奈去年兵败之后,剑南军中为数不多的可战之兵消耗殆尽,新编之军除一二可观之外皆匆促成军,不堪大用。而阁罗凤显然也深知剑南底细,毫不犹豫就派出兵马前来偷营,将五千先锋营打得措手不及。

  李宓从敌人袭击的响动判断出来敌并不多,急忙下令剑南牙兵和军中虞候整饬队伍、约束炸营之兵。无奈新兵临战、一片仓皇,折腾许久,营中稍安,却依然无力抗敌。

  “兵马使,有队轻骑兵从北门跑了,用不用派人去追?”一名牙兵急声禀道。剑南军中骑少步多,故而上下均对骑兵的动静格外留心。

  “可看清旗号?”李宓怫然不悦。

  “似乎是真源轻骑,当先一骑是队正李晟。”

  “李晟!?此子忠勇,不当为此!”李宓有点疑惑:“算了,敌袭甚急,顾不得一个轻骑队,战后再议。营中兵马能应战否?”

  “禀兵马使,南门已被敌军攻破,幸好已有团士卒集结完毕,正与敌军厮杀。只是敌军的毒箭甚是犀利,防不胜防。”

  “南诏境内奇花毒虫多如牛毛,幸好其箭簇不算锋利、毒针更无法穿透铠甲,仔细护住脸、颈、手等处即可。”李宓连忙提醒牙兵下去周知诸军。

  大营南门,手持百炼横刀的剑南士卒与挥舞淬毒郁刃的南诏军士战成一团,双方战力相差不远,互有死伤。南诏军士身后,一群断发纹身的蛮族武士举着吹箭筒对准剑南军阵列缝隙射出一枚枚毒针。躲避不及的唐军士卒一旦被击中,当即窒息而死。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