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案牍积山笔如刀(四)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甫或许是对调动党项部之举比较得意,笑着找出一本奏章,递给了王鉷:“那张齐丘也是不甘寂寞之人,从去年开始,动用军民两万人,在中受降城西北五百余里的木刺山可敦城旧址(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南狼山山区),不断加固旧城、修筑新城。他希望在此地参照应龙城神威军的格局,编练一支横塞军,以加强对回纥汗国的监控。他的奏章,就是期望得到圣人和政事堂的许可。不仅如此,他还举荐了一位五十余岁的老将郭子仪,准备以其为横塞军使。”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罗希奭听到郭子仪已经如此高龄,不由出言讽刺。

  “谁当横塞军使,无关轻重,只是莫让那张齐丘以回纥为跳板,积累太多功劳。”吉温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安禄山、高仙芝、安思顺、哥舒翰、阿史那旸等皆无妨,倒是张齐丘、王正见等人,对于朝堂之位或有所觊觎啊!”罗希奭一语道破了天机。

  “远征石国,若是王正见大破昭武、威震河中,立下不世奇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忠嗣啊?”吉温有些隐隐担忧。

  “大食东侵、吐蕃西进,河中之地,不识汉家兵威久矣。近年来,昭武九国对大唐的恭敬之心愈发稀薄。故王正见趁大食内乱之际,提出征伐石国、威慑大食,时机拿捏之巧妙,令人叹服。圣人对此也深为赞同,故在紫宸殿朝议时,某亦不能阻拦此举。幸而早有阿史那旸透露信息,某才想出安西、北庭两路兵马齐发,以分王正见的功劳。”

  “两路齐发,夹击石国,更为稳妥,此乃老成谋国之策!”王鉷被李林甫否定了一次之后,涉及到军事策略,话语谨慎了许多。

  吉温见王鉷有所畏缩后,心中暗爽,积极表现道:“安西、北庭一同进军,胜算大增。但两路兵马,互不统属,是否有碍?若是分定主次,两人官职相仿,那高仙芝的资历,似乎还不如王正见啊……”

  “九郎此言,一语中的!”李林甫赞许道:“谁担主帅、谁为副手,乃此战之关键。论资排辈,王正见确实更胜一筹。因此,朝议之时,某故意压下此话题。圣人关注的是战争之胜负,对帅位的归属尚未有明确考量。但对某与东宫而言,谁主谁副,实在是重中之重。敢问九郎,此事当何解呢?”

  王鉷和罗希奭都盯着吉温,感叹他对局势把握之准。吉温感受到了两人的嫉妒,面色不变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洋洋得意。忽然听到李林甫发问,脑子一时有点转不过来。

  “这个吗……”吉温尽力争取思考的时间:“这个吗……”

  正窘迫间,吉温忽然想到李林甫最早拿出的那本奏章,心中顿时有了主意:“此事说来其实也不难,那王正见不是正好将把柄送到相国手里了吗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