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三章 百年之谜_文圣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定。反复琢磨,那么即便最终答案只有四个字。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若是成竹在胸。心意笃定,则自当下笔如有神。

  至此,苏文已经成功答完了文试的第三道题,令他欣慰的是,在后续的几道试题中,所考校的内容终于开始变得越来越“正常”了起来。

  文试的第四题,是根据一幅山水墨画,为其谱乐,在符合墨画的意境的基础上,所作乐曲的等阶越高,分数自然也就越高。

  而且让人大松一口气的是,这道题并没有要求最后写出来的曲子一定需要原创,若能找到历届乐道强者的佳曲相辅,也算是正确解答。

  在看到此题的同时,苏文便忍不住抬起头,朝着沐夕所坐的位置看去,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沐夕出自乐圣世家,擅琴乐之道,按理说这道题对她来说是最简单的。

  但苏文却很清楚,这道题,同样很不简单。

  乍看上去,此画呈现了一幅谷中市集的热闹景象,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全是人,有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有树荫下乘凉歇息的马夫,还有闲庭信步的旅人,讨价还价的顾客。

  整个山道显得拥挤不堪,车水马龙之间,给人一种整个画面都被填得满满当当的感觉。

  但苏文身负画位在手,所以能够一眼看出,其实画中人都是假的!

  这一点,但凡是行画道之人,都能从画中每个人那呆滞的神态,空洞的眼神中发现猫腻,画中人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类似于泥塑、铜像之类的存在。

  整幅画作虽然显得生机盎然,但这种生机并不是来自这所谓的“市集”,而是从那草木苍翠中散发出来的。

  如果是不懂画的人,很容易被这种手法所迷惑,进而以为这幅画的主题是在讲人。

  实际上,画中的那些假人只是障眼法,画作的宗旨,是整个山谷!

  苏文有画位、琴位在身,所以这道题对于他来说非常简单,此时的他也没有时间去担心沐夕,立刻提笔在考卷上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苏文最后并没有冒险去谱一曲原创妙音,而是默写了一首来自乐道半圣向徽的《空山涧鸣》。

  第五道题,是考校的历史和茶艺之道。

  第六题的难点在于加入了武道的知识,如果不是来自武国之人,恐怕很难答对。

  ……

  不知不觉中,苏文答题越来越得心应手,行笔之间越来越快,竟是没有一道题能够难住他!

  文试进行到半个时辰的时候,已经有第二名考生起身交卷。

  毕竟对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联考的文试还是要碰运气的,遇到不会的考题要么靠瞎猜,或者干脆略过不答,只解答与自己文位相关的问题就可以了。

  所以大部分考生都只需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结束这场考试。

  继那位济国考生交卷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从座位上站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