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二章 海禁么?_我是胤禛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地方协力擒剿。五十三年,巡抚张伯行也屡奏“海中有贼”,请加严出海船只的稽察,凡出海商船和渔船,一律在船身和篷上刻写商渔字样。奴才认为此事绝不是空穴来风,台湾并朱三太子同手很有可能潜伏在南洋诸岛,如不加以防范对内地影响甚重,遂奴才认为应该禁止南洋贸易才能从根上解决此事。”

  禁海派有人带头,立刻附和者皆表态,官员们除了反对和打酱油的,剩下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没有发言了。

  康熙在上首坐着却并没表现出同意与否,可是比较之前一有人说要禁海康熙就反对的态度已经算是给了某些人圣意揣测的机会了,像三阿哥对康熙的态度推测着可能有几分对禁海的心动,于是出列说道:“儿臣亦同意禁海,海洋贸易除了孳生商人与外国人私相往来的弊端之外,还因为海外私人贸易的发展,将众多的商民吸引至海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漕粮的海上运输。而且海上盗贼横行,百姓商船出行多有遭海盗袭击者,影响极其恶劣。贸易加剧对沿海地区民众民风影响甚多,人人追求利益,有违圣人之言。以上诸多弊端儿臣以为只有禁止海外贸易方可解除。”

  三阿哥话音一落像是给了禁海的官员们打了一针鸡血一样,大臣们纷纷赞扬三阿哥考虑之全面,观点之正确了。康熙见状咳了一声,对着四阿哥说道:“胤禛,你在广州待过半年,说说那边的情况。”

  四阿哥闻言说道:“禀皇阿玛,奏折上说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大清之患。又虑洋船盗劫,请禁艘舶出洋,以省盗案。然据儿臣观察卖船与番、载米接济、被盗劫掠之疑,则从来无此事。就内地之米偷漏出洋,卖与海外一事,儿臣认为:闽广产米无多,福建不敷尤甚,每岁民食一半依靠台湾,或佐之以江浙。而卖船与番亦属无稽之谈,商家一船造起,便为致富之业,欲世世传之子孙,即他年厌倦不自出,尚岁收无穷之租赁,谁肯卖人?且番人造船比我大清更固,即以我船赠彼尚非所乐,况令出重价以买耶?至于洋船盗劫之疑,洋船航行远洋,而盗贼出没于沿海,不易相遇。且洋船高大,盗船矮小,即相遇也非贼船所能偕行,洋船不俟与贼力战,但挽舵走,据上风可压贼船而溺之矣。”

  四阿哥的话与之前提倡禁海之人所说的完全不同,并且从他们提出的几点来予以反驳,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了,听得一干酱油‘党’和反对禁海‘党’纷纷大赞。

  康熙在上边也听入了神,手中转着扳指陷入了沉思,他毕竟是没去过沿海地区的,听的这些密折和大臣们的禀报多是别人呈上来的,相对于那些大臣,康熙显然对四阿哥的话更加信服。

  这也多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