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9章 十二副宝甲,大郎当取一件_水浒任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宋人以热锻手法制出的甲片,在处理正火,回火,淬火与退火热的工序时的手法固然精妙,可是便如宋国重步兵装备步人甲,虽然是能覆盖全身的重型钢铁扎甲,可是也只能不断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也会有大幅降低士兵行动力的弊端。而西夏人打制用多块较小的长条铁甲片层叠缝制的札甲,尤其是青堂羌极擅用冷锻的法子造甲,可是这种方法搬到大宋却很难成功(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之中《卷十九器用》中有载: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

  似乎也是由于夏国地界所产的原材料与宋境产出的大有不同,在硬度、塑性、强度上都有偏差。加之宋境内作坊的铁匠本来就很少有人对夏国的造甲工艺所知甚详,又如何能想到结合宋夏两国的打造技术仿制造甲?

  也是得益于汤隆是延安府治下知寨官之子,是边庭西陲出身,不但对夏国造甲的工艺十分了解,又有祖传的锻造手艺,是以才能做奇思妙想尽可能利用徐宁家传的雁翎圈金甲而打造出恁般轻甲来。关于铁石矿料的择选,还是汤隆凭托主管镖行营生的杨林有意进购些西夏特产的特料,几年积累下来再加以不断的尝试改良,现在汤隆便是仍想打造轻甲,原材料却早已用光,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仿制宝甲的事宜也只得暂时搁浅下来。

  萧唐也清楚打造兵刃、盔甲时原材料的选择,主要还是涉及到了各地铁石矿料的含碳量,看来以熟铁为生产原料的甲片用冷锻技术可以相当大程度的提高铁甲片致密程度,从而也使得甲片的硬度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是钢铁来源的材料各有不同,要不怎么说乌兹精钢等外域产出的材料在中国历朝各代都极负盛名?

  想到这里,萧唐便伸出手来拍了拍汤隆的肩膀以示鼓励,又说道:“汤隆兄弟劳苦,虽然现在只打造出十二副轻甲也极为难得,我再教汴京杨序、镖行杨林那边多留意些兄弟你所要的铁矿名目,再采购得些到山寨时,兄弟却还要劳碌一番。”

  汤隆嘴巴一咧,呵呵笑道:“还是哥哥信任有加,才能教我一展所长,擅长的本事能发得利市这才叫我心中爽利,便是劳累一些,又直甚么?”

  十二副轻甲,自己拿得一副,其余那的又该如何分配?汤隆倒也清楚二龙山中鲁智深在自家哥哥于官面上行事的时候代管寨主职事,又是山寨中众多头领里若论请战杀伐最为踊跃的,便按着他的身形专门打造了一件。鲁智深生得胖大,倒也只有那副轻甲由他披挂才最为合身。

  可是还有十副软甲,萧唐心说都是自家兄弟,自然也不能厚此薄彼,只不过按照诸营马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