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七八、振臂三呼发聋聩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好,官家,出了这般事情,其后必有谋主,官家当细细盘察,莫走失了奸贼。哀家要与贤妃好生聊聊,好生聊聊……”

  赵与莒恭应了一声,然后出了慈明殿,才出门,便踢了秦大石一脚。秦大石也未曾躲闪,只是嘿嘿干笑了两声,旁人不明就里,一帮义学少年出身的侍卫却都是知道的。

  杨妙真、韩妤,对于义学少年而言是自家人,她们在宫中地位孰高孰低,义学少年并不介意,因为都知道两人性子,不会为此太伤和气与颜面。可太后有意为赵与莒另选皇后,这就让他们不服了。

  无论是杨妙真、韩妤,谁坐在那皇后位上都无所谓,但若是另一个女人位居这二人之上,这是义学少年难以接受的。

  “今后这种事情,做得漂亮一些,莫让我看出花样了。”踢了秦大石一脚之后,赵与莒对他耳畔道。

  义学少年、流求力量乃是赵与莒最为可靠的根基,虽然在赵与莒长期教育之下,这些人目光比起朝臣看得更广阔些,忠诚也更为可靠,但是,他们的利益,赵与莒同样必须考虑,没有永远的绝对忠诚。

  回到福宁宫还未有多久,便有人来报,临安城的混乱已经平息,百姓都回到各处,差役开始清理。

  这场发生在炎黄元年正月里的骚动,给大宋带来诸多冲击,第一便是《大宋出版条例》的出现,所有报刊,都须得备案,所登载之消息,必须有明确的来源——虽然朝中有些官员还想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但赵与莒以“妨塞言路失朕本意”为由,否决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只是在涉及军国大事与国家机密上,要求报刊必须做出自我限制,否则必将面临巨额的罚金与关闭。《京华秘闻》便因为擅自登载无明确来源的文章,不仅被停了刊,东家还被大罚了一笔。不过《京华秘闻》对此丝毫不反对,它们改了个名字叫《武林秘闻》复刊,因为此次之事的缘故,销量是直线上升,自一家只卖五六千份的小报,一跃而成销量过三万的大报,若不是受着印刷技术的限制,它们几乎可以直追《大宋时代周刊》了。

  其二是出现在后宫之中,杨妙真进为贵妃,虽然品秩之上仍与贤妃相同,但离皇后之位只差一步之遥。有臣子意欲反对,但朝堂上传说,杨太后扬言,若是谁人胆敢在此事上作梗,她老人家便要“啐那不开眼的一脸唾沫”,众臣知道,原先太后对杨妃并不友善,如今却改了脾气,只因杨妃自刺客手中救了太后,故此谁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韩妤也进了一等,由婕妤成了昭容,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这二者影响还不算什么,最大的影响出现在朝堂之上,朝中在工部之下,新设一个衙署,叫作“劝业司”的,第一个担任“劝业司”判事的是吴潜,此人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