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英雄末路1_落日孤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地方,积水齐腰,事先得趁黑夜悄悄潜入,白天得呆在里面一动不动,否则,难免不暴露目标。

  战到8月5日,战斗已经与前段不可同日而语。第10军的阵地工事遭到日军炮空火力的毁灭性打击,而此时第10军已经再夜无力来修复工事了。因此,毁坏一处,就少了一处。

  预备兵力一直是第10军在防御战中运用得最好的机动力量。敢于拼杀的阵前将士们无不坚信:在他们最需要职员的时候,预备队一定会及时赶到!哪怕是处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们的军长也会及时第派来援兵。方先觉军长的手极其灵活地拨动着第10军的每一条神经,每一根血脉,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然而,在8月5日这一天,所有的指战员都感到,最后的关头到了,只有与阵地共存亡了。

  与阵地共存亡,代表着一种精神,也代表着一种战略思想。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打了多少这样的仗啊!我们不能单纯从军事上来看待这样的精神,也不能用保守的观念来单调地评价这种思想。人在阵地在,台儿庄战役的池城峰、王铭章,宜枣战役的张自忠,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第52军史恩华营,500壮士坚守湖北比家山三天三夜,全部壮烈牺牲,满山遍野,全是碎尸,没有一个烈士是完整的。如果没有这种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和这样的英雄楷模,强敌压境,正面战场的防线还不知道要后退收缩到什么地方去呢!

  第10军下一步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境况,那就是与阵地共存亡了。所有阵地上的机枪弹在消耗,手榴弹在消耗,指挥员在消耗,士兵在一批批地消耗。指战员数量在不断减少,阵地在不断地收缩。四周日军在不断围攻进逼。中美空军的飞机不敢低飞,更不能空投。兵力无法抽调无法补充,哪里都不敢动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每时每刻地自然消耗着######

  希望到底在哪里?救兵到底在哪里?东,西,南,北?多少电报都是空谈,一个团,只要冲进来一个团,就有希望,就有办法!这是锥心的请求,这是泣血的期盼!怎么,连一个团都没有吗?一个团,一个团就能使第10军获得新的生命力,就能使第10军挡住日军的虎狼之师。

  方先觉在危急中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称他的校长为“蒋委员长钧座”,他给对自己有成见的薛岳司令长官发电,给他的军校的三期同学、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发电,他给第10军老军长、自己的老长官李玉堂发电,他什么也顾不上了,不指望那些回电中的宏图大愿,只提出一个要求:“衡阳危在旦夕,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救兵如救火,无论如何,请派一团兵力,冲进城来,我们自有办法!”

  刚直诚实的方先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