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一章妙音临门_侠道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茶。

  香汤净手、常焚心香、涤洗心尘、坐忘守静,最后才是仙茶沁心。

  这是道家的饮茶程序,或许在不懂茶的人看来非常繁琐,浪费时间。喝茶,直接倒嘴里就是,若是要讲究品位,最多喝茶前先闻香和看色,犯不着弄这一套前戏,喝杯茶搞得跟洞房似的。

  于品茶者而言,正规的品茶,还真跟洞房差不多,要严肃对待。这番准备在他们看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享受,品茶不是只有喝的时候才是享受,品茶前品茶后都是享受,这点礼仪不过是理所当然的日常。

  这就好比神洲人吃饭,特意用筷子和用碗,这也是一种礼仪,只是过于平常,一般人往往忽视掉。吃饭用手抓不是更快,嫌脏就用汤勺,用什么筷子呢?

  在西部的罗洲人看来,用筷子就是一种繁琐的礼仪。吃饭有刀叉跟汤勺就够了,何必拿两根木棍在手上?还让小孩子从小练习,真是麻烦。不过用筷子这一点,也让他们产生一种连普通百姓都要学礼仪,神洲果然是礼仪国度的印象,

  不懂茶道的人看品茶者行礼仪,就和罗洲人看神洲人用筷子一样,觉得麻烦,又隐隐觉得尊敬,高看一眼。因为礼仪,本来就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只有野人才不懂礼仪。

  白庸倒茶的动作很轻柔,顺时针沿杯壁注水。

  妙音仍是正襟危坐,接过茶后闻了闻气味:“味醇香郁,先苦后甘,这是龙井,一谈泡茶就想到龙井,你倒是够俗气……唔,稍微有些不同,似是而非。”

  妙音并不能确认这是何种茶,毕竟天下茶叶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即便同一种茶叶,也会因为种植地不同而有不同色味;即便是同一种植地的同一种茶叶,也会因为存放年岁不同而有不同色味;即便是同年同一种植地的同一种茶叶,也会因为泡茶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色味;即便同年同一种植地的同一种茶叶用同一泡茶方法,也会因为茶具不同而有不同色味。

  如果一名品茶者仅仅通过闻香观色就能准确说出茶名,那他就不仅仅是茶道大师,而是茶道大宗师。

  妙音师姑将整杯茶饮完,笑着对白庸道:“这杯茶虽然过得去,但还不足以令我满意,你的豪言壮语不会只有如此程度吧。”

  “诶,师姑别心急,这仅仅是第一杯茶,可不能急于下定论。”

  白庸说着又倒上第二杯茶。

  妙音师姑满怀兴趣的品尝第二杯茶:“唔,这次有点像他妈的茶,带有一股茉莉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没想到一壶茶里面居然有两种不同的味道,倒也难得。”

  难得,也仅仅是难得,还没有到达满意。妙音话中暗示着白庸泡的茶还不足以令她认可,谁叫白庸之前把话说得太满,令人不由得想要刁难。

  然而白庸并不气馁,而是提醒道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