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万年县试_盛唐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在北曲那些妓家打得火热,这些等着晨鼓开坊门的士子们全都在议论着今岁的京兆府解试。

  “本以为今年能够容易考些,可一个太原王十三郎也就罢了,那京兆杜十九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传言这杜十九精擅琵琶,尤通谱曲,所传数曲都是名动京华。而且亲自调制草堂十志墨,就连精擅书法的颜家人和殷家人都赞口不绝。若是他文名不盛也就罢了,偏偏这边厢人说他江郎才尽,那边厢他流传在外的就有不少诗句,而且……”那抱怨连连的士子微微一顿,随即又恼火地说道,“而且,他是嵩山大隐卢公弟子,这些天里还有人传抄他在嵩山悬练峰求学期间月考所作的试赋和史论,听说他在嵩山抄的书便有几个人那么高!”

  “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这些世家子弟怎可能这般勤奋?抄书,他受得起那夏冬的苦楚?明明出身世家,却偏偏不由生徒,偏要走乡贡和咱们这些寒门子弟相争,要求名也不该如此!”

  在背后听人议论自己,而且不乏义愤填膺的指斥,杜士仪心里不禁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对于他非得走乡贡这条路子,而不是由国子监生徒的指责,他并没有放在心上,须知以他家中的门荫,要进国子监却还进不去。然而,当听到他在卢氏草堂的那些月考卷子居然也流了出去,他不禁暗自大吃一惊。据他所知,那些卷子固然在草堂弟子学子中间曾经传看过,可怎么也不应该轻易在民间流传才是!

  咚咚咚――

  九街通衢的晨鼓一声声响起,刚刚议论纷纷的士子们也都顾不上说话了。当坊门徐徐打开,杜士仪有意退了两步由前头的人先出去。而田陌牵着缰绳出了坊门,看到刚刚那些士子纷纷由正对面的宣阳坊北门而入,他就好奇地侧头低声问道:“他们刚刚说的是郎君?”

  “没事,随他们怎么说。”

  杜士仪笑着摇了摇头,却只听身旁的田陌在那轻声嘟囔道:“郎君本来就很勤奋,在嵩山时卢公成天也摇头叹息说郎君几乎是半个书呆子。就是住在崔宅这几个月,我也听管事们说,郎君几乎很少出藏书阁。虽说崔相公在东都守丧,可上门行卷的士子仍然不少,哪里像郎君几乎没有出去行过卷!”

  这个心眼憨实的小家伙,他不过是另辟蹊径而已,做的事情和行卷谒公卿有什么两样?心里这么想,杜士仪却长长吁了一口气。不论怎么说,今天都是第一关。

  宣阳坊北接平康坊,西侧是启夏门大街,坊中亦有四座进奏院,早些天便有不少打算应万年县试的士子搬到了此坊,只是为了省却早晨往返的那些时间。因而,尽管东南隅几乎占据了整座宣阳坊四分之一的万年县廨还未开门,门外就已经等着几十个士子,加上所带僮仆,几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