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卌四章 最后一课(上)第四更_篡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未免太惊世骇俗。所以,浅尝即止,弄清楚情况也就行了。

  听得出,杨坚父子并没有出现什么矛盾。

  没有矛盾而谣言兴起,说明里面必然有古怪之处。

  至于是何处古怪?言庆也说不出来。但他能肯定,如今这局势,依旧牢牢掌控在太子杨广手中。从此前汉王杨谅游说山东士马和河洛世族的事情上来看,不排除杨广有意为之的可能。李基或许也能看得出来,但不会和郑言庆讨论这些事情。

  “小妖啊,我留给你的功课,你都做完了吗?”

  也不知道李基是从何处听来言庆这个别号,不知不觉也改变了对他的称呼。

  言庆连忙回答道:“学生近来除了琢磨老师的讲义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读诗。”

  诗,乃诗经诗品,言庆觉得自己不能总是盗窃别人的东西,要有一些自己的作品才行。不懂诗词韵律,自然无从谈诗。古人言诗,必修诗经诗品两部作品,言庆也要对此有所了解才行。

  “诗书,只是小道,可以怡情,但不能太过于沉迷了。”

  李基放下手中的陶碗,思忖片刻,轻声道:“言庆你识字已逾万,当可读得四书。

  经史之道,方为根本,你不可因小道而失大,将来后悔莫及。

  这段时间以来,三国志我已经讲完,剩下的只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去理解。等过些时候,我们开始讲读《四书》,你要做些准备。虽说以你的年纪,读四书可能有些早了,但也不是不可以。我这里有一部郑玄大家所解四书,你拿回去慢慢读吧。

  不认识的字,可以记下来告诉我;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太执着于理解,先背下来,日后我与你讲解,你的年纪慢慢大了,自然就能体会到里面所蕴含的奥妙。”

  “弟子记下了!”

  李基站起身来,回到屋中,取来一个小包裹。

  打开来一看,里面放着一摞书籍,最上面的是四书,而四书之下,则是两本小册。

  李基似乎有些犹豫,沉吟半晌,将那两本小册和四书还是放在了一起。

  “这里面,除四书之外,还有一部《六艺》和《马槊谱》。我知道你习练武艺,这《马槊谱》想必也适合于你。《六艺》也名六韬,盖取天下及军旅之事,也许你会喜欢。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四书不通,不可学六艺,你能不能向我保证?”

  言庆听闻一怔。

  四书不通,不得问六艺。也就是说,没有学明白四书之前,不可以接触这本六艺。

  《六艺》后世无名,可六韬却极有名气。

  相传这是姜太公姜尚所著,汉初张良得黄石公所授的,也正是《六韬》。

  “老师,这是留侯《六韬》吗?”

  李基一怔,旋即明白了言庆的意思,于是笑道:“让你莫要整日编造故事,你偏偏不肯听。怎可以把野史做经史来用?这《六艺》出于儒家学说,在《国史》之中也有记载。只不过后来人因留侯之名,改称为六韬,你可别把真假混淆了。”

  野史误人啊!

  言庆心中暗叫一声,挠挠头笑了。

  “老师,那今日我们讲什么?”

  李基靠着门廊栏杆,喝了一口杨梅汤,呵呵笑了起来。

  “前些日子讲《三国》,想来你也乏了……今天我们就说点别的。

  恩,既然你和颜师古要打赌,那我们就从颜家的那部《家训》说起,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说穿了,也就是闲聊。

  郑言庆连连点头,顺便换了一个姿势。

  讲解经史时,李基总要求他正襟危坐,不能有半点懈怠。不过既然不说严肃话题,那么就可以随便一些。靠在墙上,言庆听李基谈天说地。李基的见闻很广博,似乎这世上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从塞北到江南,从巴蜀到东海,说些人情世故,讲些古怪风俗。这时间过的非常快,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酉时。

  ————————————————————————————————————

  第四更奉上,再求一次推荐吧。言庆说:推荐就好像女人的乳沟,挤一挤总是有的。所以,请大家也挤一挤吧……附上洛阳八大景之金谷春晴[[[cp|w:250|h:190|a:l|]]]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