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长孙大人(求推荐收藏)_篡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庆所预测的那样,崔道林非常粗暴的拒绝商谈,甚至还请来了洛阳衙门里的公人出面,把人群强行驱散。罢天津桥街市,驱逐天津桥住户,修建酒楼乐坊,是崔夫人的主意。崔道林可不会冒着得罪崔夫人的危险,和这些人商议。

  在崔道林眼中,这些人不过是一群贱口罢了。

  原本以为,众人会再闹一场。

  可是在洛阳衙门派人驱散了人群之后,不管是天津桥的居民还是田庄的佃户,一下子沉默了,没有人再来闹事。崔道林暗自得意,一群贱口,还敢和郑家抗衡?

  郑言庆听说之后,却笑了……

  “爷爷,你看着吧,这件事还没完!”

  郑世安也是连连冷笑,连夜写下书信,派人送往荥阳。

  这件事情,必须要让郑大士知道。而且郑世安必须要把这关系撇清,否则麻烦无穷。

  别看郑世安识字不多,可如果说心眼儿,他可比崔道林强百倍。

  ——————————————————————

  田庄一切正常,至少从表面上看,很平静。

  郑家田庄有一百多户人家,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着给郑家种田讨生活。剩下三成,有的是享有露田,还有的则依靠渔猎为生。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以洛阳为中心,四面八方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龙门山等十几座山脉;河渠密布,伊水、洛水、清河、涧河七八条河流流经洛阳。

  自古以来,这洛阳就被称作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小的郑家田庄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过他们大都是依地势而建窑洞,一坑十窑,这也是当时河洛地区的主要生活方式。

  这坑,就如同后世的大杂院一样。

  之所以如此居住,一方面是因为地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生活所逼。

  住这样的窑洞,花费比之建造砖瓦房要便宜许多,而且居住很舒服,是贫苦人家的第一选择。

  郑世安当然不可能住坑窑。

  郑家在田庄里有房舍,他就住在一座有七八间房舍,连带着一个小院子,马厩等一应设施齐全的住所。当然了,田庄里还有更好的房子,却不是郑世安能居住。

  穿过田庄,逆伊水而上,可见两座山。

  山似洛阳南面的门户,古称伊阙。两座山东西相峙,伊水西面为龙门山,东面为香山。

  北魏太和年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因北魏奉佛,故而孝文帝在龙门山开凿石窟,以建佛像,也就是后世著名的龙门石窟。

  不过,此时的龙门石窟,才初具雏形,还达不到后世所说的那种规模。

  郑言庆前世曾游览过龙门石窟,但当时石窟因各种原因,特别是战争影响,许多佛龛浮雕壁画,都被战争强盗们抢走了。如现在龙门石窟宾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