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3章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 传统手艺的没落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来,而且还要免费做,刘琅当然不同意,最后每身衣服五十元,算起来对方还吃亏了。

  从刘琅考上大学开始,张老先生一直为他做了四年的衣服,直到老先生去世,然后他的小儿子张涛接了班,同样为刘琅做衣服,他手艺也很好,算是继承了老先生的衣钵。

  直到九零年,“五一服装厂”经营不下去了,或是有人接手特企改革变成私有企业;或是破产,工人们被分流,那时张涛很犹豫,他想买下这个服装厂,不过手里没有多少钱,同时也不知道做什么衣服才好。

  那时刘琅恰好知道了这件事,就鼓励对方买下工厂,其实也不用多少钱,十四万够了。

  好吧,十四万块钱对刘琅来说真是没多少,可在那个年代整个国家又有多少人能拿的出来呢?

  于是刘琅就借了对方十三万,张涛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拿了出来,最后凑够了十五万块钱买下了五一服装厂。

  新的厂子叫做“新五一服装店”,一方面做一些当下比较流行服装,牛仔裤、喇叭裤等等,反正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这是给广大人民民众做的,而另一方面张涛召集了一群师兄师弟专门为有钱人“私人订制”,唐装、中山装、西服,全部是手工缝制,价格不菲,一身衣服要三十百块钱。

  “新五一服装店”也是首都第一家“私人订制”衣服的服装店,这个主意是刘琅出的,毕竟对方的手艺非常高超,如果只当个厂长就太可惜了,另外首都有钱人也多,这些人不差钱,穿着却没有品味,刘琅经常在首都,有时也会出现在一些公众场合,那些有钱人看到刘琅就想套近乎,不过不是谁都能和刘琅搭上关系的。

  但有一点让他们觉得值得学习,那就是刘琅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穿着一身得体的中山装,一看就是专门定做,穿在身上非常的得体,再加上刘琅体型非常标准,看起来散发出一股“高贵”的气质,那些“暴发户”完全不能比。

  气质比不了那就模仿穿着,他们一打听就找到了张涛的服装店,不少人就开始模仿刘琅,也是私人订制,中山装穿不出气势来就做西装。

  张涛和他的师兄师弟手艺高超,按照每个人的体型订制衣服,每一身都得体舒适,开始时这些人还是单纯的模仿,后来完全是喜欢上了定制衣服,张涛的服装店越来越火,去年就把刘琅借给他的钱还上了。

  张涛对刘琅非常感激,刘琅订制的衣服都是他亲自缝制,刘琅每次来也很喜欢看那些裁缝缝制衣服,虽然这个过程很乏味,速度又慢,但那种专注度不是机器能够取代的。

  这算是刘琅把私人订制的风潮带起来了吧,让那些有本事的人还有一口饭吃,但其他行业就不容乐观了,比如理发,刘琅在阜城理发都是“御用”理发师,是一位理发店的老师傅,年纪都六十多岁了,一把剪刀加上一块热毛巾就让刘琅感受到了对方手艺的博大精深,可就是这么厉害的师傅也落伍了。

  现在都流行什么中分、大波浪这种港台发型,就是所谓的造型,各种工具招呼在头上,在这种老师傅眼里哪里还是理发,完全是瞎胡闹嘛,可大家就是喜欢这种瞎胡闹,反正年轻人很少会去找老师傅理发了,什么五一理发店、劳动理发店,你挂上这样的牌子年轻人就不会去,只有挂上“发廊”的牌子才会吸引人。

  那位老师傅每次给刘琅理发时都是感叹时代变化太快,他这么一位学徒十载,获得过省、市各种荣誉的行家现在竟然被一帮年轻人抛弃,连他的孙子都不让他给理发,这还有“天理”吗?

  刘琅也是感慨万千,的确是这样,几年前还有不少走街窜巷焗锅焗盆的手艺人,一个搪瓷盆漏了个大窟窿,只要十分钟就会给焗好,实用的同时还美观,刘琅有时会坐在跟前看他们干活,完全是一种享受。

  可是现在所有人都用塑料盆了,这说明国家的化工制造能力提高的非常快,可是这些手艺人就少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