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1章 举国之力发展的中芯科技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力,毕竟五年十个亿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多,只能算是过得去而已。

  举全国之力发展芯片产业最成功的国家还是韩国,他们的三星电子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三星电子在二十年后成为了足以和美国苹果、英特尔平起平坐的超级企业,论综合实力甚至都超过了这两家公司,三星电子的发展历程就处处体现国家资本。

  拥有这样的企业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同时也是不幸,三星公司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整个韩国gdp五分只一,韩国民间有一句流传的谚语,叫做出生、死亡和三星,寓意韩国人的一生根本离不开这家公司。

  三星集团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渗透到韩国政府的各个角落,每一任总统都要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他们的职业生涯甚至斗受到对方的摆布,所以这些人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或是卑躬屈膝或是强烈打压,前者还可以让他们苟延残喘,如果是后者,那不好意思,只有灭亡这一条路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那位被誉为平民总统的隆五玄,他任内极力消除对方的势利,看上去取得了成效,但刚一卸任就被泼了一身脏水,最后跳落悬崖自杀身亡,以亲身经历告诫后来者万万不要“以下犯上”。

  中国不是韩国那种弹丸之地,大国有大国的壮志,断不能在某个行业上倾注所有精力,所以也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中芯科技自然也比不得三星电子。

  中芯科技走的还是产业链的方式,也就是“风田”模式,以中芯科技为龙头,其他企业为其配套,进而带动大多数企业共同成长,最后行程一个产业链。

  这几年来中芯科技也的确带动了一大批企业,什么半导体加工企业、电子元件企业、光学仪器等企业,这些企业经过不断整合与完善已经形成了规模,在刘琅看来,半导体企业的改革要比工业企业的改革成功的多。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国家的半导体企业原本就零零散散,对国家的贡献同工业企业相比差的太远,规模小的企业大多数都可有可无,平时也没有人重视,同样,这样的企业改革的难度也小的多。

  总之一句话,中芯科技的成长已经超出了刘琅最早的逾期,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互联网时代的ip芯片市场绝对有中国一席之地,不会再有前世那样国家每年要拿出数千亿美金进口芯片的局面发生。

  刘琅和王海军两人走在科研楼里面,这里拥有四间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实验员大部分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另外还有从各地抽调来的行业精英。

  国内半导体企业不少,但是优秀的人才却不多,第一批职工就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上来的,后来中芯科技又进行了两次人才选拔,通过“大比武”挖出了一百多名优秀职工调入中芯科技,沪市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后顾之忧,特意为他们在沪市附近修建了职工宿舍,另外户口什么的也都全部解决,从三线小城搬到沪市这样的一线城市可是很多人的梦想。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