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章 辽西双城(四)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一早,柳城内许多地方都张贴了官府告示,每一处告示下都有一个汉人和一个契丹人,他们会轮流用汉话和契丹话大声念诵早已背熟的文告内容。

  汉话和契丹话基本上算是如今关外的主流用语了,无论身属哪个民族,多少都能听懂一些。汉人先说一遍,然后契丹人又说一遍,反反复复大声念诵,惹来街坊中四邻和路人的围观。自柳城被前营占据之后,这座城市头一次显得那么热闹。

  文告的内容很长,其实说的就是一件事情:平州军前营征兵。之所以显得很长,主要在于介绍从军入伍的好处。按照文告所示,一旦考验合格,成为前营士兵之后,将享受如下待遇:

  一次性发放安家费三贯;

  一日三餐管饱,天天见肉;

  一年发放两身衣服、两双皮靴;

  月饷一贯,立功升迁后月饷随职级翻倍;

  从军者无须自备兵刃,兵刃由前营发放;

  ……

  除以上列明的待遇外,文告中还专门举例,尤其是以平州军前营甲都左队第五伙伍长罗源安为例,一一说明他从军半年之后的收入情况。可怜的罗源安便在这种情形下被剥夺了个人隐私权,恐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财产公示文告了。

  这份公告非常具有诱惑力,许多人忍不住上前询问,主要集中在身份问题之上,即什么人能够从军,比如契丹人可以吗?奚人可以吗?室韦人可以吗?

  对这个问题,负责讲解文告内容的汉人和契丹人分别以两种语言进行了解答。无论什么身份,什么族群,只要愿意加入平州军,愿意为平州军作战,都可以前往应募。对于人们的疑问,他们进一步详细答复,在答复中重点强调平州军的唐军身份,宣传大唐威加四海的影响,强调大唐是天下共主,无论汉人、契丹人、奚人、室韦人还是靺鞨人,都是大唐的一份子。大家生于大唐、长于大唐、保护大唐、捍卫大唐,凡是与大唐作对,企图分裂天下者,妄图残害大唐子民者,都是唐军的打击对象。

  这样的解释和理念,其形成的最初原因,是为了扩大兵员的来源基础,巩固平州军前营在柳城乃至营州的地位。营州毕竟先后被关外各族占据了许多年,人群的分布虽然仍是汉人居多,但各族包括杂胡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在冯道的丁口清点中,柳城的汉人约占五成多,其他各族占了四成多,若是单纯以汉人为征兵来源,不仅对地方民政的治理不利,而且直接影响到征兵数额。

  为此,打出大唐的旗号便成为了李诚中和冯道的变通政策。大唐虽然已经山河残破,但数百年的底蕴仍在,在关外胡人的心中仍旧占据着大义名分。这个理念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兵员问题,还解决了作战对象问题,更解决了为什么而战、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