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九章 城市商业银行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投代持股权外,其余的注册资本则来自业信银行、渚江投资以及上市公司梅溪工业。

  上市公司在增发重组过程中,从梅钢及徐城地方证券机构手里筹集总数达七亿三千万的巨量资金。

  在支付四个亿的借壳代价换得上市公司四亿股法人股之后,梅钢集团短期内的资金潜力一下子给耗尽了,没有继续扩大投资的可能。

  不过上市公司掌握的七亿三千万的现金,虽然约定主要用于渚南炼化基地的建设,但从中拿九千万参与对东华城商行的注资,也算是正而八经的股权投资。

  渚南炼化基地建设之初,远远不需要这么大量的资金,与其沉淀在银行上的账户上吃那点可怜的利息,还不如拿来投资。

  而梅钢一厂、二厂的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之后,每月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都归上市公司所有。

  预计梅钢一厂、二厂在渚南炼化基地建设期间,能产生三到四个的净利润,那在此期间,将相应的沉淀资金拿出去寻找其他的合理投资渠道,才是积极进取的财务态度。

  虽然梅钢集团、众信、鸿基、渚江等持有上市公司各类股票计有十二亿股,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不过相关的投资计划,梅钢这边还是跟徐城参股上市公司的证券机构有过商议。

  上市公司要维持住当前的股价,仅靠梅钢一厂、二厂的利润还是不够,而渚南炼化项目的盈利预期,也不是十分的明显,当前蓬勃发展的银行业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投资渠道。

  虽然国资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重重,但像业信银行这些中型商业银行,资产增值非常迅速,每年的净资产增涨率几乎都在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东华城商行几乎完全采用业信银行成熟的管理团队,又扎根淮海省经展最迅速的东华,依托东华最重要的梅钢系,发展前景自然可期。

  要不是城商行对民间资本进入有严格的限制,额度都给东华地方企业用光,徐城的证券机构都想直接参与对东华城商行的投资了,现在通过上市公司间接参与,也只能算聊胜于无。

  此外,就是渚江投资拿出三千万来参与对城商行的注资,持有10%的股权,也只能算聊胜于无。

  作为东华地方民间资本的代表,褚宜良、周家、朱立、杨海鹏位于其后的渚江投资发展也是迅速,但由于要参与新浦航运集团、徐东铁路东延线、临港新城的发展建设,渚江投资的资金潜力也告耗尽。

  虽然渚江投资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八千万股股票,市值高达四个亿,但由于业信收缩在东华的放贷规模,渚江投资拥有这笔股权资产,暂时也没有办法抵押出去融资。

  城商行组建之后,除了近一亿的固定资产外,只有两个亿的资本金能用于扩张,就地方性质的商业银行来说,已经算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