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五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继而占据武威郡的郡治姑臧城,切断河西羌人北归之路。

  但柯比熊和步度更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攻击之策。他们认为冬天已经到了,留给大军攻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抢在大雪来临之前返回阴山和河套一带过冬,还是放弃攻城,转而对羌人部落的居住地烧杀掳掠为好。

  此次攻击的目的是为了把河西的羌人引回来,从而逼迫羌人撤出汉阳,缓解凉州局势。

  但如果能攻占姑臧,切断羌人退入河西腹地的道路,将非常有利于大军明年收复河西。

  为此雷子反复劝说,但柯比熊态度坚决,他认为留给大军攻击的时间太短,而且大军也没有做好攻占姑臧的准备,此策成功的可能太小,没有必要冒险。

  在争论中,鲜卑人的意图渐渐暴露。步度更、木桃、木李等西部鲜卑人想迁居河西,而弧鼎、弃沉也有同样的想法。

  只不过他们碍于自己和大将军的关系,不好明说。河西对于大汉人来说,是个贫瘠荒凉之地,但对于居住在更加贫瘠的大漠西部的鲜卑人来说,这里却是他们极度向往的肥美之地。

  河西四郡河渠纵横,阡陌相连,水草肥美,后世曾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河西的河流湖泊都来自祁连山。祈连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汇集成道道河流,较大的有谷水、弱水、卢水和冥水。

  这些河水聚集成了休屠泽、居延泽和冥泽等湖泊,因此这里自古便是垦荒农耕、牧养牲畜的好地方。

  河西一度为匈奴人所占据,但自从本朝从匈奴人手里夺到河西后,匈奴人的元气受到了很大损失。

  著名的匈奴民歌中就有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传唱。

  河西四郡的地理形势就像一条狭长的通道连接着关陇和西域,而这正是汉人得到河西之地后,匈奴人、羌人、鲜卑人自始至终就没有放弃争夺河西的重要原因。

  河西通道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合黎山,通道夹在两山中间。

  通道的两头,南有琵琶山(今乌鞘岭),北有阳关、玉门关。在战火平息时期,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中最为关键的一段,各国商人和物品不断地经由敦煌东来西往。

  在战争时期,河西四郡成为控制西域和保卫关陇的险要之地。本朝国力强盛时,河西是进兵西域的大后方,本朝国力微弱时,河西是防守西域、保卫关陇后方的重要门户。

  本朝过去定都长安,保卫长安的门户一重又一重。西疆陇坻是第一道门户,是关中所谓

  “四塞之固”的关键门户。河西四郡是第二道门户,是关中的外围屏障。

  葱岭是第三道门户,帕米尔山这道难以逾越的天险把中国和中亚隔为东西两部。

  本朝强盛与否,和河西、西域的关系极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