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七章 初伏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就要指婚。曹颙心里,竟生沧桑之感。

  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人生似乎圆满了。又是随波逐流,似乎什么都没做。

  直到深夜,客人才陆续散去,曹颙身上只剩下疲惫。

  初瑜服侍曹颙换了衣服,帮他捏了捏肩。曹颙抓住她的手,道:“你也忙了一日,咱们说说话。”

  夫妻两个,躺在凉席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老爷在江南时就爱听曲儿,今儿请的班子好,老爷瞧着很是欢喜。”曹颙说道。

  初瑜说道:“听太太提过,老爷早年还亲自写过戏文,在江南时排演过。”

  曹颙阖着眼睛,道:“是啊,早年在江宁时,为了接驾事宜,家里养过戏班子。到了京城,诸事不便宜,反而不如在江宁时自在。”

  说起这个,曹颙想起父亲这两年整理的书稿。

  采买戏班子,看着太张扬了,父亲也不会让;书稿那边,则是可以尽尽心。

  曹寅已经到甲子之年,已是呈油尽灯枯之相。曹颙每次见到父亲,都觉得心里不安,生怕他什么时候病倒。

  次日,曹颙起床后,便使人到东府请曹頫。

  曹頫是二房幼子,上面有两位兄长已经出仕,并不急着安排他当差。会试落地后,他仍回八旗学堂读书。

  按照曹寅与曹颙的想法,是想等曹頫再考一科再说。他今年十七岁,等上三年再考一科,也不过二十。到时候还不中第的话,补个笔贴式在六部当差,也是好的。

  见堂兄大清早的唤自己过来,曹頫心中疑问不已。

  曹颙开门见山地说了缘由,想要寻家作坊,刊印父亲早年的诗作,算是为父亲完成夙愿。不过他对于前几年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案”还记得清楚,少不得多嘱咐几句。

  其实,他想多了。曹寅包衣世家出身,打小沐浴皇恩,即便有所诗作,多是感恩颂德之语,同那些江南士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曹頫已经听得眼睛发亮,道:“大哥,那要刊印多少匣?”

  曹颙心里也没想过,道:“这个听听老爷意思,一百匣或者两百匣都可。除了馈送亲友,剩下的要传承子孙。我要在部里当差,不能在老爷身边侍候,这刊行之事,就要劳烦五弟。”

  曹頫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大哥,弟弟官学那边能不能请几个月假?左右夫子讲过的东西早就听过,每日去点卯,不过是跟着众人胡混。”

  “请假可以,但是别落下功课,要将年考对付过去。要不然老爷那边,少不得有啰嗦。”曹颙想了想,说道。

  曹頫欢欢喜喜应了,曹颙见时间不早,就出府往衙门去……

  今儿七月初二,是“大清银行”开业之日。

  曹颙身份所限,没有前往,毕竟他如今已经离开内务府,背后参赞还行,人前露面就有些不合时宜。

  十六阿哥最是猴精,拉了十四阿哥同十七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