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七章 坐衙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陈旧不堪。北窗户下是一面矮炕。

  实没有官署的威严,看着就像是哪个老夫子的书房。

  只有书案正对的墙上,挂着的四字横幅,笔锋犀利,透出几分森严。那横幅从右到左,写了四个大字,“谠言直声”。

  看着也是有些陈旧,却是康熙御笔,这其中也流露中皇帝对“科道言官”的期许。毕竟,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居于九重宫阙之中,能看到听到、看到的有限。

  “科道言官”,盯着京里京外,要是不能公正言论,那皇帝也要成聋子、瞎子。

  外屋有几张桌椅,是跟着的师爷与当值笔帖式的位儿。

  户部既是满汉官都有的衙门,那不用说,西面两间是汉掌印给事中的办公地。左右厢房,则是另外两位给事中与笔帖式的地方。

  笔帖式满员的话为十五人,每位给事中大人身边三人轮值,其他三人分拣公文与杂务。因汉掌印给事中不在,所以少员的那两个缺暂时没补。

  小满手中提溜着两个大包袱,一个里面是曹颙常用的几本书,还有笔匣、砚台、笔架、笔洗等物。打开来,在书案上一一摆好。

  另外一个,里面是几个蓝布坐垫,小满也一一在屋子里摆好。

  原本老旧破烂的屋子就添了些人气儿,曹颙看了看四周,也算是满意。

  这片刻功夫,东西厢房的属官们已经都得了信,晓得新任的掌印大人到了。

  圣旨昨儿才下,吏部公文需要走好些个繁杂的手续,所以这边还不晓自己的新上司姓甚名谁。

  尽管如此,眼下礼仪要紧,也顾不得许多。

  由陈沂震与常岱领着,十三位笔帖式齐聚上房中堂。

  而后,是陈沂震与常岱两个,到东屋请曹颙出来受礼。

  陈沂震三十来岁,是山西人,面色黝黑,口音很重,额头上满是抬头纹,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身上的官服皱皱巴巴,袖口、衣领处还有缝补过的痕迹。

  常岱三十五、六来岁,京城人,一副笑面,虽说是八成新的官服,收拾得甚为整洁,靴子擦得程亮。左手腕上一串蜜蜡手珠,右手指头上带着个鸽子蛋大的宝石戒指。

  换做其他人,指定要以为陈沂震是个穷酸,而常岱是个富家子弟。

  实际上,陈家却是有名的晋商,陈沂震是家族嫡支,族人有不少在京做营生的,京里的钱庄,就有两家是他家开设。他是家中幼子,听说他父母本不同意他出来做官,怕他吃苦。他却对经商无意,执意捐了官。

  常岱是出身八旗不假,但却不是什么权贵子弟,而是中等人家的赘婿。早年借着岳父家的余荫,补了笔帖式。因没有关系,无人提拔,熬了十五、六年,去年才升给事中。家境并不宽裕,日子过得紧巴巴。

  曹颙倒不是有意调查别人隐私,只因为在户科官署中,这陈常两位往后就是他的左手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