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章 46勃然大怒的玻尔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46勃然大怒的玻尔

  瑞士,苏黎士。

  1914年,当爱因斯坦受普朗克和能斯特的邀请,离开母校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到柏林洪堡大学大学任教之后,他曾担任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一职,也就由彼得·德拜接任。

  德拜是索末菲的学生,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年。

  上个月,他收到了一月份的《物理学年鉴》,就已经注意到了陈慕武的那篇论文。

  德拜觉得这个理论很有意思,然后他就从自己的前辈爱因斯坦在1917年论文《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中提出来的辐射量子理论入手,用另外一种方式推导出了和陈慕武同样的散射公式。

  德拜拿着论文和自己的推导,找到学校的一位实验物理学家,请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可过了还没几天,德拜又收到了二月份的《自然科学会报》,这上面不但再次出现了陈慕武的论文,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实验验证结果。

  这个散射公式果然被实验给证实了!

  于是德拜这才慢条斯理地写了一篇论文,同样寄到了柏林《物理学年鉴》编辑部,普朗克教授的办公桌上。

  ……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在看了卢瑟福发表的初步实验结果之后,就开始对陈慕武的散射理论有所改观,进而尝试着去接受。

  历经了一两百年实验验证的波动说,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进物理学家们的脑海中,惠更斯、菲涅耳等物理先哲,仍然有数量众多的忠实信徒。

  当二月份的《自然科学会报》随着邮船在波罗的海的码头边靠了岸,送到哥本哈根大学内的一间办公室里,谁能想到去年年底的新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会在读完自己老师发表的实验快报之后,拍案而起?

  1911年,尼尔斯·玻尔在哥本哈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漂洋过海来到英国。

  他先是到了J·J·汤姆孙主持的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几个月后,他又转赴曼彻斯特,进入到了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大学主持的实验室里。

  从1911年到1916年,玻尔在曼彻斯特一共度过了五年的时间。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卢瑟福成为了玻尔最尊敬的人。

  虽然只比他大十四岁,但玻尔不仅认为卢瑟福是自己的恩师,还将他视若慈父。

  卢瑟福在曼彻斯特的实验室,也成为了玻尔心中最为仰慕的圣地,因为在这所实验室中,永远有着一群你来我往、朝气蓬勃的年青人。

  他们中有来自显赫学者家庭的乔治·达尔文(《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次子),有传统的贵族之后,也有来自生活底层的蓝领子弟……

  这些年青人有着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相异的贫富、地位差距。

  但在那个实验室里,在卢瑟福高亢的嗓门、爽朗的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