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前面无古人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阵子有两家公司也存在经销情况,过会了。”

  “他们占比多少?”董事长张剑枫立刻问道。

  柴胡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没超过30%。”

  张剑枫听后再次陷入了沉默,他不可能为了满足国内监管层的要求,砍掉自己70%长期合作的海外经销商,这些经销渠道是他十年苦心经营的成果,就如一棵苍天大树的主干一样不可缺失。

  “这个比例没办法。”心直口快的邓玲板着脸,“你们知道刚开始我们在当地找一家代理商有多难么?还要对方先付钱我们才发货,就是为了遵循这个行业的预付规矩,你们看看我们的现金流多好看,几十个亿的现金在账上,现在二级市场还剩多少公司强过我们的现金流?”

  “邓老师,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柴胡有些无所适从,他很佩服女人的发散思维,明明说的是经销比例太高以至于先前没有过会案例的问题,无端被她扯到现金流上。

  “我知道你们什么意思。”邓玲接着道,“你们无非就是想让我们降低经销比例,让我们都做直销,全球各地开直营店,但这增加的成本不可估量,而且毫无弹性,市场随时都在变,有些国家今年形势好明年就打仗,销售网络如果没有弹性,我们没法做生意。”

  柴胡听后刚想开口,却又被邓玲一个手势压了下去,“小伙子你先听我说,懂会计的,拎得清报表的,都知道我们天英控股是一家赚钱的公司,我们赚钱不靠外部融资,经营性现金流从头到尾都是正的,我认为那些发审委委员都不傻,三五千万造假还有可能,哪家企业会真金白银砸几十亿出来造假?”

  邓玲这个观点柴胡明白是正确的,监管层担心经销体系无非就是担心货都囤积在经销商那儿,没有实现最终销售,从经销商处得来的钱都是通过资金循环“造”出来的。

  但盈利规模越大,造假成本就越高,造假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此时曹平生开了口:“假不假是一回事,咱们就算全部是真的,一旦遇到经销,一个反馈问题就没法答。”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曹平生身上。

  只听他继续道:“之前过会的那些企业,我记得在招股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都得披露各报告期内经销商增减变动情况及增减原因、平均每个经销商的销售金额、成本及毛利的变化情况。你们这么多国家地区,一级经销商近百家,二级经销商三千多家,终端零售店更是一个确切的数字都没有,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柴胡此刻立即接着曹平生的话道:“而且还要披露关于经销销售收入真实性、经销客户与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约定、退换货及经销渠道最终销售的情况。我们所有中介也要详细核查,因为核查人员、核查时间、核查范围、核查手段以及核查结果都要在反馈意见回复中写明。”

  柴胡这句话暗指工作量巨大,以天英控股目前的经销商数量以及地理分布,估计三方中介机构从今日起别的什么都不做,光是为了应对这一道反馈问题,就得外出取证大半年。

  最关键是,很多海外市场他们并不熟,不知取回来的证据可信度有多高,国内监管层能否接受。

  气氛再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

  按照过往成功案例,确实没有哪家公司与天英控股一样,达到100%的经销比例,但若为了上市标准而硬砍经销商,对天英控股而言就是自断经脉,把自己的海外销售网络这一核心优势给砍没了。

  进退维谷,怎么办?

  难道这个项目不做了,散会?

  柴胡眸光忐忑地看向了曹平生。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