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定价的方法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司的市盈率,或者管理层自己在会议室喝喝茶,饭桌上敬敬酒后,定一个数。

  现金流贴现法,即是把一家公司未来每年收益进行折现,就好比一个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未来所有年限的工资、奖金和退休金全部折现到今日,算算自己此时此刻究竟值多少钱一样。

  正如前文所述,折现出来的数值就是此人未来所有赚钱能力的总和,也是这个人理论上一生可以为家庭贡献的所有经济价值。

  但谁能保证这个人永远都不会失业呢?

  谁能保证这个人在不失业的情况下,每年工资都能固定不变或者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呢?

  未来是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控的。

  故资本世界中,看似很专业的人预测出来的收益也基本不准确,毕竟没人可以保证一家企业能平安活过五年十年。

  想当年占领全球70%市场份额的诺基亚,一年之内就陨落了,谁又能断言今日稳如泰山的星巴克,一定不会因某蓝色外卖大师级咖啡的崛起而风雨飘摇呢?

  所以现金流贴现法在柴胡看来,是估值世界中最不靠谱的一种方法,可他却对这个方法记得最牢,因为金融专业考试喜欢反复考,大二考完大三考,这门课考完那门课考,这个资格证考那个资格证也考,就因为现金流贴现方法最适合出题,既可以考学生们会不会使用计算器,又可以考学生有没有粗心用错每年的折现率。

  相比之下,现实世界中酒桌上拍脑袋的估值方法更常用。

  蒋一帆刚才提及的500万上限法,心理区间法,从200万起步,公司满足一条优势就加一百万的定价方法既简单粗暴,又方便实用,但无法用来出题。

  柴胡深刻赞同耶鲁大学经济系著名教授罗伯特·希勒的核心观点:金融是一种需要经常实验,并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技术。

  单从这点来看,金融绝不是数学公式,即便非金融专业毕业,也完全不妨碍一个人混好金融圈。

  “第九种就是风险投资家专用的一种评估法。”蒋一帆继续道:“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倍数法和现金流贴现法的结合,先用倍数法给企业算一个数值,再用贴现法验算一下,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估值。”

  接下去蒋一帆又简述了剩余的最后五种估值方法,即经济附加值模型法、实质CEO法、创业企业顾问法、投前评估法以及OH法。

  虽然这些方法有些冷门,平常实践中用到的概率不大,知识点也比较生僻,但蒋一帆每说一种,林文亮都与蒋一帆进行有效互动,且所问问题各个都在点上,让众人从中也受益良多。

  董事长林德义对于蒋一帆的阐述很满意,因为他看到儿子真真实实学到了东西,

  饭桌上众人看到的,都是蒋一帆的专业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但曹平生看到的却是一位工作繁忙的董事长对于儿子教育的用心。

  小儿子林文毅今日的表现不算突出,但大儿子林文亮在曹平生眼中,显然已经是一位思想成熟,处事周全,待人有礼的公司合格继承人了。

  林德义后来吃饭时告诉曹平生,小儿子林文毅是在国外生的,十六岁以前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自己接触比较少,而大儿子林文亮则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

  男孩的成长是需要父亲的,林文亮可以时时刻刻在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会不自觉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

  “上午开会,小亮的表现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林德义对曹平生道。

  从心理学上说,林文亮之所以会不知不觉中变成父亲的样子,是因为他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他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所以他下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他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今日曹平生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这一点,是当今大多人到中年,每日在外奔波的投行男士所忽略的。

  关于林文亮与林文毅的差异,在下午矛盾近乎白热化的尽调报告会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