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章 上亿换一人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来的。”

  “所以你打算入手了?”曹平生道。

  “好企业还是好企业,价格不贵的话,自然会多买,不过大盘现在还在低位震荡,在等等吧。”

  “好小子,可以啊,现在有模有样。”曹平生看着王潮的目光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王潮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知道曹平生圈子准备绕完了,于是他定了定气,组织了下语言才道:“曹总,这些年我们金权也投了不少拟上市公司,他们有很多主办券商都还没定,还有一些嘛,虽然之前定了券商,但是合作不愉快,目前啊,想换,曹总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带您都去看看。”

  曹平生将烟头朝烟灰缸中抖了抖,平静地问道:“大概几家,多大体量?”

  “靠谱的,五家吧,利润规模都是七八千万的。”

  王潮在投资银行干了六年,非常清楚法规中定的上市标准“3000万净利润”不过是条底线,因为这样的利润规模并不算大,公司若想造假较为容易,所以在上市审核的时候,资本监管委员会对于净利润在3000万附近的企业,往往查得更严,怀疑倾向也更深。

  但若一家企业净利润有七八千万,甚至上亿,审核通过率就会提高,毕竟利润越高,造假成本越高,造假概率也就越低。

  一般而言,大券商因为不愁没项目做,所以在选择拟上市公司的时候,都会挑肥拣瘦,王潮明白如果给曹平生推荐的公司净利润达不到七八千万,他很大概率不会有兴趣。

  但曹平生也不笨,共事六年,王潮是什么样的人他一清二楚,没有利益,他绝不会出一分力。

  王潮刚才对金权集团投资的这5个项目的评价是:靠谱。

  对于这点曹平生并不怀疑。

  首先,王潮历来言辞谨慎,有根有据,不确定的事情绝不轻易下结论。拥有六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的他,对于一家企业的上市可能性,完全具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

  其二,如果一家公司上市可能性很小,业内顶尖的金权投资集团不太可能亲自出资,毕竟该集团不属于王潮个人,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在真正掏出真金白银前,往往需要将投资标的相关资料,提交集团内专业的投委会审议。

  即便王潮个人的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但经过投委会这么多人的共同判断,曹平生的风险就可控多了。

  只不过,让曹平生看不明白的是,王潮要从自己这儿挖走的人,真的值5个IPO项目么?

  我们来算算,5个IPO项目如果全部成功做出,大概可以给曹平生带来多大的收入呢?

  2014至2015年,一个主板IPO的承销及保荐费平均为4000万元,中小板IPO的承销及保荐费平均3500万元,即便是创业板IPO,承销及保荐费平均也有2700万元,故5个IPO项目顺利申报后,投资银行的总收入区间就在亿至2亿元。

  一想到王潮这小子拿价值上亿元的项目来跟自己换一个员工,曹平生心存疑虑,但他不能表现出来,故而只是很随意地问道:“你,到底看上蒋一帆哪点?”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