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852章 你卖给我也能统一_重生科技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板自然没有必要在具体事务上继续花费精力了,于是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做好前期铺垫工作的目标――蔡司・耶拿。

  早在1846年,时年30岁的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在耶拿建立了一个精密光学仪器加工厂,并于1847年批量制造出了他的第一种显微镜――只用一片单透镜、适合用于解剖工作的简单型显微镜。到了1866年。该厂卖出了第1000台显微镜。

  取得了这个成功后,卡尔・蔡司选择了新的挑战,即研发复合式显微镜。他和时年26岁、以研究导师身份加入的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博士,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终于在1872年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也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

  此类产品的质量,自然取决于透镜这个关键部件。理论上,研究成果――阿贝正弦条件能够大大地改善透镜品质。但问题在于,当时没有足够强度的玻璃来测试这个学说。直到1879年,30岁的玻璃化学家奥托・肖特博士加入进来,才取得了巨大突破,于1886年生产出新型玻璃,制作出了apochromatic_lens――消色差物镜,为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这种划时代的显微镜创造出来后不久后的1888年,卡尔・蔡司去世。其在遗嘱中将股权转移给儿子roderick――洛迪里克。洛迪里克又将股权出售给恩斯特・阿贝,后者在1889年,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再通过这个机构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做为蔡司一系工厂的所有者。

  随着显微镜产品的大获成功,蔡司的产品线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照相机、望远镜等相关领域,进而成为战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军方的宠儿,为德军生产各种军用光学产品,比如陆军和海军的望远镜、测距仪以及射击瞄准具,空军使用的轰炸瞄准具等。为了防止生产厂家位置暴露。蔡司在二战时期还使用了blc这个产品代码。

  1935年,蔡司改良英国哈咯得・丹尼斯・泰勒的抗反光涂膜配方,应用到德军的军用瞄准镜、测距仪上后,镜片不会因为反光而暴露位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t镀膜,其也成为二战时期德军的重要科技机密。

  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取代的技术和产品先进性,蔡司成为交战双方重点关注的对象。

  虽然美国早和苏联在雅尔塔密约当中谈好了分割德国的条件,位于东德耶拿的蔡司,应该由苏军占领,但乔治・巴顿的第三军团,还是越界侵入了该地区和蔡司公司的工厂所在地――德累斯顿,以“协助”为名,把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卷走,移转到盟军的属地――西德。

  其中,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