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594章 技术和艺术的狂热结合_重生科技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端总线即FSB。

  从现在开始,ISA-32和CPU的运行频率被FSB分割开来,CPU的速度由FSB和倍频决定,而ISA-32则和FSB挂钩。

  Digital-1系统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其搭载的RISC架构处理器Holder,运行频率是40MHz,倍频为2。FSB和ISA-32总线都是20MHz,总线带宽因此达到了20MHz*32位/8=80MB/s,从而为数字视频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older处理器、ISA-32总线、大容量内存、专门负责硬件编码解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其它芯片,只是保证了Digital-1系统具备足够强劲的性能,以处理庞大的数据流。

  不过,还有一个容易产生瓶颈的地方也需要处理。那就是硬盘、CD驱动器、D-VHS录像带这些机械式的外部存储设备。不能拖了已经准备就绪的高速电子设备的后腿。

  Digital-1所使用的硬盘,是日本富士通制造的英吋硬盘,唐焕拿过来又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技术,从而形成了一套可提供容量高达1338MB的企业级存储系统。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有两项,一个是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独立硬盘冗余阵列即RAID,另一个是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即SCSI。

  顾名思义,RAID就是用控制器把多块硬盘连接到一起。从而在容量、速度、安全性上提供更好的指标,Digital-1系统的硬盘容量便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

  光有“大肚量”不行。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传输速度。SCSI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和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周边设备之间的系统级接口标准,其定义了一套命令和通讯协议,通过独立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速度快而稳定、CPU占用率低等等优点。

  事实上,这些技术早就在高端领域的方圆服务器、方圆工作站上应用了,要不然其凭什么对IBM的大型机、DEC的小型机发起势头凶猛的挑战?

  目前,SCSI标准就已经进化到了第二版的SCSI-2,相比于SCSI-1,各项指标增倍,可同时连接16个外部设备,数据宽度16位,频率10MHz,从而提供的数据吞吐量达到了10MHz*16位/8=20MB/s。

  而带宽达到了80MB/s的ISA-32总线,也为SCSI-2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足够空间。

  在Digital-1这个性能强劲的硬件平台上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