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丢失的一本教科书_101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院建造的很快。

  唐朝人的行动能力总比徐阳想像的勤快的多得多,酒店如此,书院亦是如此。这才三天时间,东边沿海的几十米的书院围墙已经垒好了,每隔五米还有个方孔,听说是留着填放玻璃的。

  现在施工的工地上每天都有小孩子在哪里玩,徐阳已经警告他们多次了,工地很危险,可他们就是不听,到处乱跑,那些工人们也很乐意平时这些小孩的帮忙,帮忙递个铲子之类的杂货做起来也是极好的。

  这两天新书发下去之后,在毛庄引起了轩然大波,家中那些农户都对徐阳感恩戴德,徐阳不知道读书在大唐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这走向统治阶级的希望,和这些白丁彻底划清界限,毛家庄子的农户们是没钱读书,但有的地方的农民是有钱没地方读书。

  农民阶级的子弟是极难获得和地主阶级子弟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因为书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那崭新的书发下去之后,农户们一家子人都是大眼瞪小眼的盯着那几本书,打印机打印的纸张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油墨味道,这令那些孩子们非常着迷,崭新的纸张让他们不忍翻开书面――他们从没见过书。

  有一家农户更甚,直接把那几本书给供起来了,每天烧香,被徐阳训斥了一顿才暂停了这种愚蠢的行为

  毛家庄子的小孩很多,上到十一二岁的少年郎,下到五六岁的娃娃,一共是四百一十人,现在学生太多,书院又没建造好,徐阳只得在村头的大榕树下给这些孩子们上课,命刘管家拿来个一面涂得黑漆的黑板,又拿来了一些白石灰,最简易的课堂就造好了。

  最开始上的课是语文课,因为这些个小孩都不识字,没有文字基础其他的课都无法进行,所以徐阳只能从拼音教起。

  话说徐阳来到大唐也是痛苦了一番,遇到的字都必须是繁体的,还好差异不大,徐阳能应付的过来,《三字经》打印的也是繁体的,经果几天的恶补,也是基本知道了繁体字的写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徐阳站在大榕树下,手捧一本繁体《三字经》摇头晃脑的念着三字经,别说,还真有几分唐朝先生的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那些孩童们也是念念有词的跟着徐阳念。

  “这前几句话可是很有名的,同学们,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就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你们看看这第一个字,一撇一捺便是人,一撇一捺便是人的两条腿”

  刘一虎聚精会神的听着,眼睛一眨不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