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0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起彼伏的起义层出不穷,就这么让各国政府还没来得及商议出个对策来,看似庞大、顽固而稳定的清国就那么崩溃下去了,几乎看不到任何反转的迹象。

  眼看着清帝国就要垮台了,可帝国却在满洲陷入了和革命党人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显然就处在了一个不利的位置。接替清政府上台的革命政府,如果落到了那个吴川手上,帝国在华的利益不仅无法确保,更是为自己树立起了一个危险的敌人。

  仅仅从革命委员会这一个多月来的举动就能看得出,这个革命组织可比松散的同盟会要能干的多,毕竟同盟会到现在都无法让各地的同盟分会完全团结在一个组织之下。而革命委员会却已经把东三省的革命党人都统一在自己名下了。

  让这样一个组织夺取了支那的政权,恐怕今后的支那就不会如从前那样一团散沙了。更糟糕的是,领导这个组织的还是一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连东三省都还没有统一的时候,这个吴川就已经不顾一切的敢同日军开战了,难以想象让这个人掌握了一整个中国时,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来。

  不管是北京的中国通,还是外务省的精英们,已经给了这位革命委员会的领袖起了个外号-支那之丹东。据说,这是某位听了吴川对群众现场演说的领事馆人员,事后对其的评价。这位在国内时,也恰巧见过那位同盟会孙中山的演说。

  根据他的评论,同盟会的孙中山习惯用革命道理和未来的愿景来鼓励、吸引年轻人投身革命。在他的身上依稀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的君子形象,因此与其说他是一位革命领袖,到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

  但是革命委员会的领袖吴川却并非如此,在群众面前他总是显得很有激情,演说的内容更注意贴合听众的阶层和心理。在年轻的学生面前、在工人面前、在普通的小市民面前,他绝不会说着千篇一律的革命道理,使得每一个阶层的人都觉得革命是要来帮助他们的运动,是让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对于他们所受压迫的彻底解放。

  就如同法国大革命中的丹东一样,这位革命委员会的领袖用一种支那人身上从未见过的激情感染着那些普通人,然后就好像点燃了一座火山,让这些过去卑微的、怯懦的、愚笨的支那人,突然变得自信而坚强了起来。

  过去那些被外国人所诟病的支那人的恶习,正一点点的被革命委员会所剥离,那些从不关心底层民众的知识精英们,现在也一个个开始在报纸上成篇累版的歌颂着,劳动者才是最为光荣的。

  只要听一听这些对于吴川的描述,西园寺就一点都不想让这个人在未来的新中国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不能让革命委员会树立起抗击外侮的光辉形象。

  思索到这里,西园寺终于点了点头道:“让支那人主动提出议和,这倒也不难。只要让犬养毅出面和同盟会进行沟通,向南方的革命党稍稍暗示下帝国并无意干涉支那之革命,那么那些革命党自然会去劝说革命委员会向帝国提出和平的。

  外交上的事情自然不劳陆军来操心。但是这军事上的事务,陆军总要先有个计划,内阁才好作出安排吧?打倒公主岭,解救出大岛都督和第五师团确实能够抚平国民的愤怒了。但是陆军打算动员起多大的力量?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和后援经费?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石本新六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空气后,这才一字一顿的说道:“陆军认为,按照目前的局势,光凭独立十八师团加一个旅的被清派遣队是不够的,起码还得动员3-4个师团作为后备。这即是为了确保在俄国人没有向远东增兵之前拿下公主岭,也是为了震慑俄国人的远东力量不要插手我们同革命委员会之间的冲突。另外陆军请求追加战争预算3000万元…”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