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个英法师,然后期待着中日军队能够补上意大利战线的兵力缺口,随着德国在西线发动皇帝攻势后,英法就更加不可能从西线抽调军队去稳定意大利战线了。

  魏刚简单介绍完了意大利战线的状况之后,就对着蔡锷说道:“…原本由英国将军卡范勋爵指挥的第10集团军,按照将军的意思,将会交给贵军和日军负责。按照将军的意思,第10集团军将会改组为至少6个中日师团组成的部队,方才能够接收当前第10集团军的防线。日方派遣军司令本乡房太郎将军向我们保证,在6月之前将会派遣第二个师团抵达意大利,那么贵方的意见是什么?”

  m.vipkanshu.

  意大利战线的第10集团军不过只有4个英法师,法国人显然认为1个英法师抵的上个中日师团了。不过蔡锷并没有对此感到不满,这三年里他对于欧洲战场的残酷也是亲眼目睹,多指挥一些军队总比少指挥一些军队要有余地的多,他希望能够用这次的参战来展示中国军队的力量,而不是相反。

  卡波雷托战役之前,英法对于意大利的表现还颇具期望,英国人甚至不惜给意大利许诺了大量的战后利益,这些承诺几乎都被俄国布尔什维克给公布了出来,让各国知道了协约国的无耻和意大利的贪婪。但是卡波雷托战役之后,英法对于意大利的战力大失所望,哪怕是派往意大利战线的英法军队也拒绝让意大利人指挥。这大约也是中日军队要求作战指挥权时,英法并不感到反感的因素之一,毕竟他们自己也无法相信意大利人的指挥能力了。

  正是从英法对于意大利的态度变化中,蔡锷才坚持一定要让赴欧军队参加战斗,并取得一场胜利,从而确保战后中国的利益不会被英法所忽略。这三年在欧洲的经历告诉他,列强不管承诺什么都是不可信的,除非你有力量保证承诺的实施。

  吴川和共和党在国内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是英法是不会从报纸和外交官的报告中去认可中国的实力的,因此最终中国的利益能否获得英法的认同,还是要在战场上表现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的,与其等待战后英法的主动试探,倒不如在欧洲的战场上证明中国现在的力量了。

  而且蔡锷认为中国军队在欧洲的位置也相江浙湖汉北当的有利,德国在西线发起的进攻证明了,德国在其他战线上的削弱。也就意味着,意大利战线上的德国军队必然要比去年少的多。而奥匈军队的战斗力,在过去三年里已经证明了,他们打不过俄国人,也就和意大利人不分上下。

  中国军队和这样一只士气低落的军队进行作战,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还有一只日本军队从旁协助,蔡锷觉得哪怕不能取胜,也不可能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