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专利是这样刷的_学霸终结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莫杰没和费迪南解释关于刷专利素材的筛选方法细节,倒不是顾莫杰藏私,而是这东西仅靠几句话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说实话,02年到03年的中国,刚进入TO才两年,知识产权领域那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井喷式刷数据刷个五年都饱和不了。

  原因无他,这领域此前专攻并且摸到门道的人太少了,同时这事儿来钱又不算快。真有这个脑子,又有本钱的人,在这时代做什么不好?谁会来刷这个辛苦钱?

  只有有脑子的人赚快钱的途径慢慢堵死了,大家才会想到这些又要动脑子、但是稳妥的慢钱。

  哪怕是顾莫杰,此刻思路里也很清楚——自己最多刷到寒假,弄那么几万块启动资金,然后就铁定要收手的。到时候该读书读书,该复习复习,这活计没什么创意,也没什么建设性,纯属原始积累。

  而且是一种低调的,不需要表现出先知先觉的原始积累。

  打个比方。

  2010年代的人上SO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查询“智能光感伸缩晾衣架”,假设可以查询到十几项发明、几百项相关实用新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利呢?

  无非是:1号实用新型只实现了“用光感传感器检测照度,当阳光照度低于多少Lux的时候,自动用晾衣架上的伺服电机把晾衣架缩回来”的功能。然后2号实用新型受此启发,加上了“再加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多少,即判定下雨/雾霾,也自动收进来”。然后3号、4号再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风力、感受衣服重量的变化……

  然后有光有风组合一个,有光有湿组合一个,风光湿全有再组合一个,加上衣服称重功能的再来一个……这样一来,每一个细化的创新点都排列组合一遍,就可以堆出几百个在专利局审核阶段会被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了。

  问题是“风大了自动收衣服”这种功能,有经济价值么?市场证明没有。

  晾衣服的人只会希望厂家在衣物固定稳固性方面进行改良,在风大的时候把晾衣架固定得结识一些,别让衣服掉下去,而绝对不会希望你因噎废食把衣服收回来的。谁都知道风大的时候正是晾衣服的好时机,衣服反而干得快。

  所以,“风大了自动收衣服的晾衣架”这种创新点,就属于闭门造车的、国有研究所学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货色了。

  这种货只能拿去刷数据,你要说它有创新点,确实是有;可惜这种实用新型注册受理之后,是不会有厂家去买这个技术、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的。

  套用官话,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率过于低下”。

  这种在市场经济范畴内,一分钱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的实用新型,只是起到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