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曹子建七步成诗的节奏_学霸终结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瓜可以改良?你不是开玩笑么?难道你想告诉我你准备当厨子研究厨艺?喂喂喂这可不算啊,咱出题的时候可是划下道儿来的,只有在科技创新领域动脑子才算数,你改良手艺可不算!”

  “放心,我的创新恰恰相反,正好不是追求厨子手艺的,反而是砸厨子饭碗的,绝对算科技创新。八一?■中文▼▼网.?你听我慢慢分说。”

  顾莫杰喝了口柠檬水,装足了气场,然后继续娓娓道来:

  “费姐,不知道你对中餐有没有了解,这种黄瓜的切法,在传统的中餐刀工考试里头,被称作‘蓑衣刀法’,一根黄瓜不切断,就可以拉成弹簧一样,可长可短,可软可硬,摆盘的时候观赏性极佳。西餐的厨师不讲究这种观赏性,所以没有这门刀工技法。

  传统的蓑衣刀,需要厨师苦练多年刀功才能切好,但是我觉得这种技能的锻炼实在是没什么意义,对于追求领悟中餐之道简直是缘木求鱼——就像我们今天谈的正题,在拼音输入法落后低效的年代,人类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改良拼音输入法,而不是因为拼音的暂时低效就去苦练五笔这种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东西。

  中餐的精髓也不是靠这种匠气的重复劳动训练来体现的,而应该善假于物。在德国人的餐厅里面,厨师的刀工都很差,但是他们有一整组的各种专用刀具分工明确,最终实现的刀工效果不比精巧的法餐和意餐差。只是外国人不了解中餐,而中国人的体系化创新精神还不如达国家那么严谨,所以至今没有人认识到中餐里头那么多可以改良的隐痛点。

  我们可以设计一款刀具,然后做成一根转轴上安装两排犬牙交错的平行等距刀片,并且在轴端设置一个对切合角度的限位机构,免得切过头把黄瓜切断了,也可以根据黄瓜粗细调整螺距倾角。如此一来,轻松就能让一个新手学徒厨师,切出相当于二十年刀工大厨的蓑衣黄瓜来。”

  费莉萝完全听不懂顾莫杰在说什么,只知道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幸好她还能看得懂示意图,看到顾莫杰在纸上画的形如同轴刀片梳子那样的玩意儿,又挥了半天空间想象能力,才恍然大悟。?八?一●●中文网.?

  这小子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这都能破?费莉萝已经彻底不会了。

  今天的题目,是绝对的即兴出题,绝对不可能让顾莫杰提前准备的。也就是说,这绝对是一场比拼人创新精神和洞察力的“曹子建七步成诗”。

  “你能够把东西写详细一点么——不要误会,我不是想剽窃你的创意,我只是要拿回去给姑姑看,证明你的实力,证明你有价值和咱所签按年结算的长约。如果你觉得不放心的话,咱可以用今年的代理费作为这个专利的担保……”

  费莉萝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