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章 孟彤的调研项目_灵犀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也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的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实际上对于贫富差距的调查,在十五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数据从不对外公布而已。”孟彤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基尼系数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所以一般国外就是用它来作为调节税收的尺度来看待的。差距大了,就要向富人多收税,差距小了,就反向操作。可能是因为税收的原因,所以国内一直就没有对外公布这些真实的调查结果。”

  有人买个房子花五百万,另一些人理个发才一块钱。总之,贫富之间有差距,这点是非常肯定的,谁都明白,但是这里面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大家就是一头雾水了。

  国内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也不少,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撑,官方统计机构已经收集了十几年的住户调查数据,但是并不对研究人员公开。

  国家税务总局前一段宣布,为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将强化对高收入人群征税。

  这种说法足以证明政府正在考虑解决国内的收入差距问题,但是国内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如何去衡量它?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基尼系数虽然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但是国内官方一直没有关于这一数字的统计,而学者计算得出的中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从九十年代起,就已超过目前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目前,被学界普遍人口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

  当前,除了基尼系数,并没有有效的数据能够衡量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不过,学者们通过有限数据作出的基尼系数的统计,能否反映中国贫富差距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这个问题上,官方的态度一直非常暧昧,始终不肯正面应对。

  而似乎是为了呼应政府方面,国内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基尼系数中国化的争论,至今未有结果。一个可以看清的事实是,中国收入差距的真实情况,远不止一个粗略的基尼系数的数据能够涵盖。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缺乏。”孟彤对江风解释道,“比如说在北方某特大城市,调查抽样恰好抽到市直机关公务员家属区,结果是无论居委会怎么做工作,就是没人配合调查。”

  目前,全国所有研究基尼系数的学者,基础数据都来自各地统计局下属的城调大队、农调大队的住户调查,而由这些住户调查所形成的数据,历来在准确率上饱受诟病。

  长期以来,统计系统在衡量城市和农村的个人收入,采用两个口径,对于农村居民,用人均现金收入,而对于城市居民,则用人均可支配收入。

  “总而言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