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海门医药集团_灵犀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了,如果说你的本事够大,直接通过相关的主管部门将自己的基础环节药物和常用药物通过摊派行为分派到终端消费部门的话,那就不需要说这么多了。但是能够做到这的,一旦出了事情,很容易阴沟里面翻船,尤其是在有对头盯上你的时候。

  而不巧的是,2005年正是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年份。

  在今年的十一月,一位古稀老人近日在黑省省会哈市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包括住院费及其家属按照医生吩咐从国外购买药品用于治疗的费用)“买”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此事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地震”。有关人士认为,这一天价医药费事件再次揭开了我国医疗界的四大“伤疤”。而国家也将以此为契机,整顿国内的医药行业。

  至于中间的生产环节,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你的药物不出什么大问题,生产的时候多少凭着点儿良心,药量差不多给足了,尽量少掺点儿假,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像是那种用萝卜冒充人参,用绽粉冒充药粉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无证经营的三无企业,大企业肯定是不屑为之的,那么做的犯罪成本可是太大了一点儿,一旦摘了出去,就是丑闻。

  李治廷陪着江风和杨诗敏看了看生产情况,又带着他们去了研发部门,换上了白大褂,戴上了防护面具,然后进入了实验室参观海门医药集团的新药研发情况。

  “我们海门医药集团的研发能力还是不错的,拥有医药博士二十位,医药及相关专业硕士一百八十多位,本科毕业的员工就更多了,那是数以千计的。”海门医药集团的老总在一旁介绍道,“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私营药厂挖人挖得厉害,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上不去,员工福利待遇提不上去,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江风点了点头,心里面有些明白为什么海门市的领导们这么着急要把海门医药集团给推出来了,医药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依赖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技术人才都跑了,那么就是剩下再大的一个壳子,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大型的医药企业如果失去了研发能力,就只有依靠生产别人的药来过活了,那就从老板沦落为打工者了,给人家打工能赚多少钱呢,显然不会有多少,能不能养活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企业都是很难说的。

  成为代工企业的下场是很惨的,只要看一看东南沿海的那些为台资企业生产电子设备的代工厂们的生活状况,就会明白什么是血汗工厂了,员工们更是活得跟包身工没啥两样。

  不过当江风听了海门医药有博士二十人,硕士一百八十多人,本科生数以千计之后,自己的心里面还是有些触动的,这么大的技术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