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南归(下)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南归(下)龙啸大明

  原来虽然清廷终止了和南京的贸易来往,但北方对南方商品的需求很大,由其是八旗贵族,对南方的丝绸、瓷器、玻璃制品的需求极大,因此一直存在走私贸易,来弥补没有正常贸易的缺,而且边线的驻军也从中有利可图,也给走私商人大开方便之门,清廷也不更多管,对此也只能一眼闭一眼不管。而商毅为了方便北方的情报需入,也开避了专门的走私通道。南北的走私来往,依然非常频繁。

  于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商议决定,这次让柳如是随走私商人偷入南方。

  但就在这时,商毅下达了对清宣战的诏书,以及劝原明官员反正南归。钱谦益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喜,因为这就等于是得商毅的保证了,毕竟这是向全天下公开发布的诏书,钱谦益还是相信商毅会尊守信用的。于是也立刻改变主意,决定抛弃家业,和柳如是一起南返。

  结果钱谦益和柳如是跟随走私商人,由汝宁府到达光州,进入南京政府的管辖区内。钱谦益立刻找到守军,表明了自巳的身份。而光州守军,也立刻向南京报告了此事。

  商毅接到报告之后,也颇为感慨。在另一时空里的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完全处于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结果既为明朝遗民所斥责,又为清朝皇帝所憎厌。据一些史料记载,在降清之后,钱谦益确实在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并资助过他们抗清的经费,而且在他临死前还呼喊着:“当初不死在乙酉日(弘光朝廷灭亡的时候),这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纠结。他们都自视很高,但在国难之际,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法;以维护传统道德为己任,但又不乏晚明文人纵情放诞的习气;平素都是以清流面貌自居,道貌岸然,但却因为热衷于功名,不仅助长了南明的党争,而且还使自已屡次陷入各种政治漩涡;虽然也知道气节道义,但到了生死关头,却又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勇气,只能留下降清失节的污名;而在降清之后,由于不得志,和传统道德观念,于是又想反正南归,力图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在本时空里,钱谦益反正南归,还是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因为不管钱谦益的人品如何,但学问渊博,其是在文学上的成就,在明清交际的时代,确实是首屈一指,其诗作文辞十分优美,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在钱谦益表示了南归的意向之后,黄宗羲、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人都表示欢迎,不仅是出于旧友之谊,同时也确实是可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