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进攻浙江(四)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素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将军本旧朝之重镇,新朝之勋臣,盖讵意国遭不造,闯贼肆恶,当日之本衷,志兴楚国,饮泣秦庭,缟素誓师,提兵问罪。然狄夷之邦,凭借兵势,外施复仇之虚名,阴作新朝之佐命,虽叩兵入关,自立为帝,却是以将军当为第一功也。

  然水盈则溢、月盈则亏,何况人乎。将军不避艰险,提数十万之众,逐闯贼于河北,败珍寇于关中,挥师南下,沿江西进,进取南都,遂使清廷立足中原,图开创之丰功。然功莫大焉,亦祸莫大焉也。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清室仍狄夷之邦,不知人论礼数,父子兄弟尚且不能相容,岂能独善将军乎。然尚未有负将军者,盖因有我,始有将军在。而浙江亡复之时,即为将军大祸当致之日也。

  今将军麾下带甲数十万,以将军之神武英勇,未尝不能纵横天下,称雄于一方,又岂有受制于人之理乎,故为将军顾,当宜早自决,切莫自误。”

  这封信的言语十分简单,并没有太复杂的句子,仅仅只是把要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如果和钱谦益的那篇[劝降顺表]相比,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格式韵律,显然是要相差太多了。如果说钱谦益是一篇研究生论文,那么这一封信顶多只能算是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当然以商毅现在的古文功底,能够之乎者也的写出这样一封信来,己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这还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经常和王夫之、李岩这样的这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接触,也听惯了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词句,才有这样的古文水平,如果是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肯定是写不出这样一封信来。

  但就是这样的一封信,吴三桂却翻来覆去,反复看了十余遍,几乎能够一字不差的给背诵出来,但这时仍然独自一个人在大帐里坐在灯前,两眼紧盯在信纸上,一言不发。

  这封信是由一个被商家军俘虏的清兵带回来的。这名清兵本来是吴三桂的旧部,跟随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了几年,又一起降清,在吴三桂部下也算是一个老人了,许多吴三桂部下的士兵都认识他,因此在他被放回吴三桂的大营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责难。只是暂时被限制了自由,然后派人通报给吴三桂。

  吴三桂当然知道,自己的士兵绝不会无缘无故的被商家军放回来,一定是另有原因,于是也立刻招见了这名士兵。而在这名士兵向吴三桂交出这一封信的时候,吴三桂还颇有些不以为然,商毅写信给自己做什么,肯定不会是想要投降,也不会劝自己投降,难到说是想和清军讲和吗?

  吴三桂和商毅之间到是有过一面之识,当时商毅才刚刚崭露头角,但比起吴三桂还稍有些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