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五章 南京风云(三)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有说主考官收了钱的,有说主考官不公的,有说主考官搞地域歧视等等,街头巷尾各式传言满天纷飞。这就是明朝初年轰动一时的南北榜事件。

  而明朝也立刻举行了复查。但复査的结果却是,所录取五十一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題。因为这个科举都是封名阅卷,主考官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考生的名字,也无从作弊。而北方考生仍然不一,同时连朝中的官员也牵扯了进來。几乎就要演变成北南之争了。

  后來朱元璋出于南北平衡的考虑,自己亲自重新阅卷,将录取五十一名贡士全部改为北方考生,才算免强把这次风波给压了下去,从此以后,明朝也改革了科举制度,实行南北分榜,分别录取,到明朝中期,又演变成了南北中三榜的划分方式。到万历时期又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而清朝建立后,也基本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对于分榜制度,商毅并不是沒有想过,因为每一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后世的高考也分了地区,对边少地区还有一定的照顾,不过明初的南北榜事件是发生在会试的时候,也就是进京考试。但现在中华帝国才刚刚才进行了乡试,还沒有到分区的时候,本來是不该引起争议的。但甴于自然科学与以前考应文章不同,文章虽然是有好有坏,但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弹xìng空间,沒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自然科学都是有标准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沒有模棱两可,因此不及格就一杆子打死,沒有变通的余地。

  因为中华帝国是立足于南方建立的,公办学校,以及师资力量也要充足一些,而且南方的思想也相对开放,许多私塾对自然科学也不排拆,还有不少私塾的先生都自学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就可以招到更多的学生。因此自然科学在南方普及的也广泛一些。而且在中国的内战期间,南方受到的影响破坏也小得多,甚致是传统教育的沿续xìng也要好得多。结果在去年的乡试中,南方考生的合格率还不错,虽然也偏低了一点,但也在正常的范围以内,也就沒有引起太大的争议,而在北方就要差得多,有一些县连一个自然科学及格的考生都沒有,自然也就沒有一个通过的考生了。

  乡试都是如此,后來的省试、会试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新旧思想上的冲突,于是在北方地区的学者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在新年以前,就不少地方的学者都联名上书zhōngyāng,要求重新举行乡试,并将自然科学的內容从考试中剔除掉。但新年之后,商毅下旨,明确表示乡试的结果是不会改变,而且科举制度也不会改变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