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章 熟悉政务_我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他不能用皇帝的口气,而是用皇储的口吻。地方官也看得出来,这是老爷子让朱允熥先和地方大员们,熟悉彼此。

  看完了河南的奏折,朱允熥拿起一份空白的奏折,继续提笔写道,“天灾非人力能免,然有些许官员,为了前程官位少报,瞒报,使得百姓不能沐浴天恩,使枢不能第一时间体察民情。”

  “孙儿有些许浅薄之见,北方易天灾之地,朝廷应派遣督察御史,进士,国子监监生巡视。体察民情,把地方积弊以及民生详细奏报朝廷。若有灾,则御史,进士,监生三体督察,惩办玩忽职守之官员。”

  “过去朝廷惩办,皆以官为首。孙儿以为地方里长,甲首亦不能免除责罚。”

  “凡部内有水,旱,虫,霜雹等灾,一应损伤田亩,有司官吏即刻层层上报。而玩忽职守,不受理灾情,推脱了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之官,各杖十。”

  “里长,甲首同罪!”

  “而有灾年侵吞田亩者,里长,甲首和侵吞田亩大户,侵一亩杖四十,五亩一百,家产抄没入官,分发穷苦百姓!”

  写完之后,朱允熥再次看了看,珍重的放下,等着墨迹被晾干。

  天灾不可怕,大明如今国力尚可,可以赈济灾民安定民心。但可怕的是,天灾之年有官吏不作为,更可怕的是天灾之年,成了侵吞百姓天地的机会。

  地方官员不作为,百姓为了活命,势必会和大户人家借高利贷,用田地抵押。等灾情过去,不管百姓生计如何,田产都成了别人的。

  而这其,这些侵吞田地大户人家背后,最大的依仗倒不是官府。乃是地方上那些里长,甲首。就是什么乡长,村长,这些人才是基层的恶霸。他们之恶,甚于贪官。

  接着,朱允熥又拿起第二份奏折。

  “臣,领前军都督衔,甘肃镇总兵杨春上奏。”

  这是军事的奏折,甘肃卫是边关大镇。

  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全长约800公里。

  在朱允熥喝了一口浓茶,仔细的阅读起来。

  “本卫前沿哨所,地处偏远,督军府运输钱粮多有损耗,商人运送粮草,时常有马贼百姓骚扰,动辄有性命之忧。臣斗胆,叩请陛下,请许臣以无主之地,发卖于商人,准其招募百姓耕种,建立坞堡,为边军存粮!”

  “臣再奏,甘肃长城恐无数万民夫不得其成,甘肃偏远人口稀少,征调民夫则势必伤农,而卫所之兵家亦有田地,又有守护边关哨所之责,不敢轻动。臣愚钝,请上赐闻!”

  朱允熥看了之后,陷入沉思。

  甘肃卫隶属大明九边之一,边关苦寒之地,士卒不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从枢或者就近的粮仓调集粮食去边关,路上的损耗太大,试想一下,三千人的运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