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8章 各处的开端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破烂江防部队往战列舰的炮口上撞。

  八月十九日,长江舰队出航。

  一天后的八月二十日,规模更大,增加了五千陆军的北伐舰队,再次从上海港启航。目标:天津大沽口。

  这一刻,北方长城最重要的天险喜峰口,已经被清军攻占四天。

  ————————————————————————————

  有关于万里长城上的诸多关隘,在历史各时期的侧重点,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喜峰口,毫无疑问就是明清战略交锋的网红热点了。

  从导航地图上看过去,后金的战略选择,一目了然。

  首先,位于盛京(沈阳)的满蒙大军想要南下,最近也最平坦舒服的道路,无疑是沿海的辽西走廊。

  可辽西走廊不是那么好走的。这条道不但盘踞着关宁军主力,还修建了一系列连锁堡垒+城池,可谓是步步泥泞。

  历史上,终明一代,虽说屡屡围绕此地获得战术性胜利,但后金政权始终无法打穿辽西走廊.直到那一天,吴三桂亲自下令放开山海关,与满蒙大军一起,击败了李自成主力。

  既然地图最右边的辽西走廊走不了,那么想要入关抢劫,后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行军路线往左边捎捎,钻丘陵了。

  燕山以北的丘陵地带,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蒙古大沙漠。除非想要穿越大漠去山西转一圈,否则的话,出沈阳,走丘陵,最终穿过喜峰口,就是后金到达明代京畿的最佳路线了。

  这一条路线,是后金多次入关的主干线路。和后世G101的线路有重合:平泉-朝阳-阜新-沈阳。

  后金兵马对于这条路线,是走熟了的。沿途大多是河谷地带,好走。最关键的是,沿途还有凌河、青龙河可提供大军饮水。

  路的终点,就是高海拔的喜峰口天险。

  虽说喜峰口附近还有其他关隘,但只有喜峰口这里能快速通过大股兵马。所以每次入关,后金兵锋所指,一定有喜峰口在内。

  喜峰口的重要性,不光在入关初期,其实越到后期越来越重要。

  这么说吧,来的时候,轻装入关的清军,可以选择不同路线,心情好绕一圈大沙漠都行。

  但是一旦入关劫掠结束,携带着巨量财货和被掳掠人口的清军,就变成了一条臃肿的大蛇。

  这个时候,大蛇就必须从喜峰口一带出关,走最短的道路,避开大沙漠和关宁军,回到盛京。

  综上,喜峰口失陷,就是战役发令枪响。

  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8月16日,崇祯皇帝收到建虏叩关消息的第二天,喜峰口告破。多达数万的建虏前军、中军,从喜峰口鱼贯而入。

  此次入关,崇德皇帝皇太极和历史上一样,并没有亲征。

  替代皇太极指挥十二万满蒙大军的,是正白旗主,努尔哈赤第十二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