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工业的碾压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员数以千计。正常人能够记住二三十个名字,就已经不错了,就算是大明天子能够记住的名字也有限。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宰辅、各省巡抚,还有边关的总督总兵。就已经占去了九成。剩下的那一成,也就是那么几个名字。一个泥腿子出身的马国藩,何德何能,能够让大明天子记住他的名字。达成六部郎中这样的高官也梦寐以求的一件事,简在帝心。只要能被大明天子所记住,就相当于提前预定了中枢重臣的位置。所以地方上的官员们就算是一方知府,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谎报各种政绩,就为了让大明天子记住他们。得到一个简在帝心的......

  上九章提要:......

  上十章提要:......

  展开+

  铳炮厂门口大街上的景象,东林党官员们曾经见过一次,那一次也是因为铳炮厂要交付新式火器。

  上一次东林党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可以算计西法党,逼迫他们钻进了一个圈套,最后坑的却是自己。

  这一次也是一样,千般算计,徐一范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思,工部右侍郎也是让麾下的幕僚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推算。

  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除非招纳三千名铳匠,还是那种手艺极其精湛的顶尖工匠。

  才有可能在一个月以内,交付八千支新式火器,要不然马由桂就是长八只手也不可能打造出来那么多的铳管。

  三千名铳匠,还是手艺最精湛的顶尖工匠?

  别说是那种手艺最精湛的顶尖铳匠了,整个大明算上各种学徒,想要找到三千名铳匠都找不到。

  铳炮厂和王恭厂加起来还不到五百名,马由桂上哪里去找三千铳匠。

  往更大了说,即便是把北方建奴的铳匠算进来,南洋各个东印度公司的铳匠算进来,还是没有三千人。

  这个数目不是东林党凭空瞎猜的,而是从西洋火器专家汤若望嘴里,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看见这么多新式火器的一瞬间,东林党官员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马由桂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铳匠。

  居然真的把八千支新式火器给打造出来了。

  马由桂看到东林党人脸上不敢相信的表情,大致就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应该是在困惑从哪里招募了三千名铳匠。

  可惜,这些思维还固定在小农经济手工作坊时代的东林党,估计到死也不知道铳炮厂早就跳出了手工做法。

  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时代。

  马由桂确实找不到三千铳匠,找到三千工人却很容易,一抓一大把。

  也用不了那么多,一百名工人和一百台水力钻床就足够了。

  不过这一批燧发滑膛枪,虽说比起焦氏步枪差远了,落后了两代。

  马由桂也不准备交给将来投靠满清的大汉奸祖大寿,准备交给满桂、赵率教、曹文诏这种以死殉国的忠义武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