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一章 光华学子的愤怒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把阳台门一关,回到有暖气的房间里,金智慧身体的颤抖才停了下来。

  犹豫一番后,一咬牙接通了电话。

  同一时间,南韩的一家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中心里。

  李东海是负责的内容之一便是把一些资讯发布在网络上,比如推特脸书等。

  不过还是推特比较多。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主流的社交平台,比如樱花国的line和南韩的kakaotalk。

  除此之外,在国际上通用的便是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了。

  前者类似于华夏的人人网微信,后者类似于微博。

  尤其是推特,更是因为漂亮国的某位川普同志喜欢推特治国而闻名。

  ……

  还没写完,稍等一下……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w~~2~w~~o~m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