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53章 自知之明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不敢,就趁早将老夫与你放回洛京……”

  将李韶也囚困西海?

  乍一听好似不妥,但若深想,还真就有可能。

  崔光说李承志不敢,无非是泾州李氏同属陇西李氏一脉,日后定然要多多借助。是以李承志得罪谁,也不会得罪李韶。

  但反过来再看,以如今西海之局面,世家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庶民、贱户都不如,就知李承志对世族成见之深。

  触类旁推,李承志十有八九没想过借助陇西李氏也就能超然事外,一视同仁。

  再退一步,陇西李氏多受先皇迫害,对皇室怨念颇深,李韶难保不会顺水推舟,假做被逼无奈,实则真心归附李承志。

  所以,崔光所期注定是镜花水月。说不定都不用李承志开口,李韶自己就会赖着不走……

  心中这般想,魏子建却恭维道:“尚书所言甚是!”

  ……

  二人对案而坐,李韶慢斯条理的喝着茶水,时不时的就会赞叹一声。

  李承志却眉头紧锁,脸上愁云密布。

  “我本以为,来的会是任城王殿下,不想却换成了世叔?”

  “崔尚书与魏少卿便是前车之鉴,任城王焉敢重蹈复辄,万一再落个有去无回,岂不笑掉天下的人大牙?是以你早该料到才对……”

  李韶放下茶盏,悠然一叹,“就是可惜,任我百般苦求,终是未能说动元澄,将怀德与承宏带来……”

  “无非就是怕我拒不受抚,欲效防高肇,以父亲与大兄要挟予我!是以元澄怎会轻易松口?”

  李承志轻叹一声,话锋又一转,“就是不知,元澄去了何处?”

  “自称是要坐镇关中,尽快调运粮草予北地、六镇,以助元怿安置降军、逆民……而如今北地五州、六镇正值关键之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想来元澄所言非虚……”

  乍一听,好似是这样的道理。

  虽因高肇之故,其下叛将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无奈归降。

  但叛卒、流民却不然。

  既然敢造饭,定是将性命都豁出去了,已没什么好怕的。所求者无非也就是有口饭吃,有条活路。若是连这一点都满足不了,那再反一次又有何惧?

  是以要慎之又慎。

  但反过来再看,又何需用到元澄?

  元怿虽久居中央,未历地州,自然没什么抚民的经验。但奚康生、邢峦、崔延伯皆为当世良臣,自然知道恩威并重,双管齐下的道理。

  且只是调运粮草这等小事,无论其中的哪一位都绰绰有余,何需元澄这位首辅事事躬亲?

  李承志总觉得有些蹊跷,甚至怀疑元澄已然为使,去了柔然或是吐谷浑,或是南梁。

  心中猜疑,他又怅然一叹:“这高肇也太无能了些:据五州六镇,拥大军十数万,子民数百万,粮草充足,兵甲无数。正该是蹈厉奋发,勇猛精进之时,却是说降就降?

  而这也就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