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2章 无名小卒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走,天亮便进,天暗则驻,快时也才一百五十里,若慢时,还不足百里。

  若是不知其秉性,更不知李丰与他亲厚,张信义险些以为李亮要趁机害死李丰。

  权衡之下,他问李亮为何如此,李亮回道:郎君的本意,原是接回李丰,再将罗鉴阻于居延湖之东。

  但不知一惯谨慎小心的李丰是不是喝了假酒,明明有机会撤回西海,却突然就如吃了熊心豹子胆,以一万兵力,硬捍罗鉴的八万大军。

  郎君一看,连一向最怂,所携火器就只有火箭并为数不多的地雷的李丰竟都有如此魄力,敢豪言拖住罗鉴的近半大军,那尽起西海战力最强的旧部之七成,且有三千炮营并一千虎蹲炮助战的李亮呢?

  李亮乃李承志第一心腹,兵部第一副主事,隐约已有西海众将之首之像,怎么也不能让被弱了他好几筹的李丰比下去吧?

  至少该如李丰一般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不使良机稍纵。所以才有“风林火山”的那六句话,并之后的“悬权而动”!

  李承志这是怕李亮还未意识到火炮这样的利器,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更怕他沉稳有余,进取不足,从而错失良机……

  张信义瞪大了眼睛:“李丰将军竟有如此魄力?”

  李丰率谍部撤出六镇,回返西海升任卫帅,李承志便迁张信义任他副将,而后又一同出兵大碛。相处近半载,张信义对其秉性也算是知其一二。

  一是李丰不大识字,二是比起李亮、李松、皇甫让等,李丰才能稍有不如,三是首次任卫将,再者也可能是做谍报首领的时日太久,李丰行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有些过于谨慎。

  再加又是首次领上万大军出征,所以自出兵起,李丰一直表现的小心翼翼,更有些畏首畏尾。

  所以张信义之前还以为,李丰之所以未能在罗鉴围城之前后撤,应是猝然间遇敌惊慌失措,以致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而错失了良机。

  但谁想,竟是李丰以进为退,有意退守比干城好拖住罗鉴,继而为李承志分忧?

  对他而言,以一万敌八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亮暗暗的叹着气:谁说不是呢?

  李丰脑子一热,原本只需接应予他,而后三万大军兵合一处,御敌于居延湖以东便可的李亮,如今却要以多胜少,振旅而归?

  所以李亮才一改“其疾如风”的行军方式,换为“其徐如林”。

  一是怕前军与后军脱节,从而首尾难顾,被罗鉴钻了空档。

  二是怕行军太快,大军恐成疲兵,难保不会被以逸待劳的镇军抢占先机。

  再者李丰既然敢豪言“可将罗鉴近半大军拖至大碛三到五月”,那迟上这八九一十日,自然无甚紧要。

  不是风凉话,而是这一路行来,每多过一日,李亮的信心就要足一分。

  其余不论,原本如过江之鲫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