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5章 置于死地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料,这数月以来,高猛已然采油上万斤,可制雷器上千。若泡制火箭,少则数十万,多则百万。

  奈何元晖太蠢,被高猛耍的团团转。暗查了数月,数百密探依旧在围着那座湖打转……”

  其实李承志最大的凭据,是高肇劝他起事的那封信。

  因为当时的时机太好了。

  如果能击退昌义之,李承志与高肇兵合一处,就能兵不刃血的占据关中。如此不但能剑指京城,更能切断洛阳与黄河以北各州之间的联络。

  而后再联合北镇那些军头,一南一北,包抄夹击,必能使北地大乱。

  若是胜不过昌义之也无所谓,只需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待时机成熟,再收渔翁之利。

  但李承志没办法证实这封信与高肇有什么关系,所以还不如不说……

  “我一直以为,你那是构陷之词!”

  崔光捋着胡须,满面狐疑,“但既然元晖查无实据,我等也只能信以为真。且如今朝堂纷乱如麻,但凡参朝之日,正事议不过一刻,就会吵成一锅粥,元澄与元嘉又能从何处窥得高肇欲反的端倪?”

  李承志瞅了瞅崔光,不知道怎么说。

  若论文事,崔光堪称当代泰斗。与刘芳、游肇三人一时瑜亮,难分高下。

  若论政务,自然也是轻车路熟,手到擒来。

  但若论军事,这老倌儿莫说领军征伐,就连州、郡之佐官都未任过,做了半辈子的官,尽在皇帝身边打转。是以便是军情放在他眼前,他也是两眼一抹黑。

  沉吟了一阵,李承志灵机一动:“正因朝堂纷乱如麻,我才心疑:高司空贵登台鼎在际,何苦要多生事端,与众臣争执不休,非要分出个高下?

  难保不是在欲盖弥章,混水摸鱼。是以还请尚书公慎重待之,好好想想近月来,地州可有呈过与军务相关之奏呈!”

  崔光顿了顿,细细一琢磨,觉得李承志之言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

  其余不论,这近月以来朝堂之所以纷乱如麻,桩桩件件都与高肇脱不开关系。

  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若说与地州之军务相关,奏呈多如牛毛。紧要些的,应是灵州、燕州、瀛州、定州等相继有逆贼起事。但均为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自元魏立国之初,地方便造反不断。至元恪朝更是此起彼伏,络绎不决。平均到每一年,大小足有数十起。若是哪年突然少了,皇帝与朝臣反倒觉得是咄咄怪事。

  也确如崔光所言,这等叛乱遂起遂灭,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李承志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念头微动,脑子里就呈现出了元魏全境的地图。李承志顺手从袖中摸出一支铅笔,又从案上拉过一张宣纸,飞快的划了起来。

  只寥寥几笔,便将崔光所说的数州勾靳了出来。崔光叹为观止:“你竟有这等本事?”

  我本事多了去了。

  李承志也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