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章 第 49 章_暴君的炮灰男后[穿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正式运行后才开始。

  试运行阶段,主要是建立新朝廷机构,代替商人和地主,低价买到富庶省的粮食,运往受灾地区。低价出售和借贷。

  变法的初衷,不只是想跟商人争夺利益充盈国库,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利民,减少土地吞并。

  类似这样的政策,各朝各代都有专门的机构——丰年时平价买进低价粮,存储于国家粮仓,等州县受灾,再开仓赈灾。

  但这个赈灾模式存在多大的弊病,朝廷心里有数,薛遥心里更是门清。

  即使在薛遥所处的信息发达社会,各种名义上的捐款,真正到了受灾民众手中,都已经被层层经手的人贪去不知几成,更何况在信息轻而易举就能掩埋的古代。

  朝廷救济百姓的钱粮,从中央到州县,之间要充实多少人的腰包,根本无从计量。

  所以太子提出的这个变法,跟以往政策有不少区别。

  一个就是独立调控部门,直接跟朝廷接轨。

  既不让京官经手,也不会经过各省各县的藩台总督甚至知府知县,完全模拟民间市场交易,不调用国库钱粮,不申请公款。

  这个新机构发放俸禄,都得自力更生,每年还要完成朝廷的指标,几乎避免了各级官员钻空子捞油水的可能性。

  在薛遥看来,这变法没什么毛病,新机构灵活性大,且不能申请公款,得跟各地商人公平竞争。

  优势主要是享有国家漕运的交通便利和运输低成本。

  如果卖贵了,灾民自然会去找民间商人,机构就完不成朝廷指标,这就逼得他们必须比民间商人更“良心”。

  当然,这条变法只是众多变法中的一条。

  薛遥是个不太懂什么政策调控的理科生,当初看书的时候,完全没琢磨过变法有什么问题,只知道结果是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

  看书不思考,穿书火葬场。

  早知有今日,薛遥应该在看完变法内容后,立即咨询经济学家来着。

  薛遥一路上都在偷听二皇子谈论变法的内容。

  然而这位宅神对变法的理解,恐怕还不如他这个文科文盲。

  二皇子全程都在夸耀太子的才智。

  是个兄控无脑吹了!

  等变法失败,兄控的脸怕是要被打肿了。

  想到变法失败,薛遥很忧心。

  看书的时候他没太注意废太子的部分,隐约记得这位德才兼备的君子跌落神坛后,遭到了三皇子的疯狂反噬,后文关于废太子的部分都很压抑。

  英雄末路。

  薛遥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重演这样的悲剧。

  但这件事……和修蜀道可不一样。

  修蜀道的事,他一开始就有过不少种阻挠的方法,汐妃对他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环。

  汐妃一个古代妇道人家,本身就没什么主见,薛遥忽悠起来不算困难,换成太子就没戏了。

  他去跟太子说,变法不能搞,总得说出个一二三点原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