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指点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问题是防病虫害和补种草种。这样一来就可以解放队里的一部分劳动力进入养鸡场,而随着养鸡场规模的逐渐扩大,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可以随之增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至于苞米,完全可以从周围其他地方进行收购,反正这东西在东北有的是人种。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呸,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正如伯牙遇子期、孔明遇刘备。

  赵海峰和何平两人一拍即合。

  “赵老师,我看您的试验田就不用跟学校申请了,就拿我们队里的地当试验田就行,您过来一切的衣食住行我们养鸡场都给您包了。”何平大包大揽的说道。

  何平当然不是冤大头,实则是他明白在任何时代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假如赵海峰的这个课题能够研究成功,那么他们韩屯完全可以实现农牧并举。

  他心里甚至隐隐有了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只要赵海峰的这项研究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把一切都串起来。

  何平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离开了农学院,他心里有些想法想跟未来老丈人交流交流。

  他回到公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到公社邮局接了毛春华下班。

  “何平来了。”毛春华母亲温桂珍见何平来了脸上堆满了笑容。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的那场大讨论让何平在全国范围内扬了一次名,毛家女儿和何平谈恋爱的消息也成了平县人尽皆知的事情,以至于无论是单位的同事还是周围的邻居都夸温桂珍找了一个好女婿,温桂珍能不高兴吗。

  何平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温桂珍埋怨道:“你看你,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

  “顺路买的。”何平笑着说道,“对了,叔叔什么时候回来。”

  “他呀,最近忙的昏天黑地的,没有准点儿,八点以后吧。”温桂珍话里话外对丈夫很是不满。

  何平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最近农业生产改革的宣传工作繁重,毛学东作为主管宣传的县领导肯定忙的一塌糊涂。

  果然,何平在毛春华家里等到了八点半钟,毛学东才风尘仆仆的回到家。

  毛学东把衣服脱了,洗了把脸就开始扒拉饭。

  “你说你的事,我听着就行。”毛学东抽空说了一句。

  何平见毛学东连吃饭都比以前快了不少,就尽可能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遍。

  何平说的时间并不长,还没到五分钟,毛学东已经吃完了饭。

  “通过少量的种植苜蓿,解放生产队的劳力进入养鸡场。然后养鸡场规模扩大带动苜蓿种植面积,顺便提高了社员们的收入。”

  毛学东整理了一下何平的话,他问道:“你说的第三产业是什么说道?”

  何平刚才在阐述的时候顺便畅想了一下韩屯的发展,假如韩屯的养殖产业能够形成规模化,脱离了小农经济,那么就可以像后世一样发展旅游。后世的韩屯有山、有水、有地,慢慢发展成了营城地区农家乐、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现在如果种植了观赏性比农作物更强的苜蓿,无疑是锦上添花。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