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七十八章 平定鲁国_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子主张施行仁政,在礼制方面恢复周礼。

  大致思想就是,君主通过施行仁政,来让人们吃饱肚子,而吃饱肚子的人们才能学习礼节。

  孔子得知后世礼崩乐坏,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繁,而且兵家为了获胜,无所不用其极,又得知秦国统一六国,结果也不坏,才有了后面的汉唐盛世,思想也有所转变。

  时代已经变了,孔子、王莽都想要恢复周天子的时代,但事与愿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被一两个人物所左右。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进入战国时代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战国第一个霸主的魏国讲学,而且更加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知道后世发生的事情,大受震撼,他认为有必要前去与子夏叙旧,以及更新自己的理论。

  另外,孔子也发现,后世不少儒生,打着他的名义,发展儒家学说。

  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又比如宋朝的程朱理学,宋明的陆王心学。

  孔子并不完全赞同后世人对儒学的理解。

  “我打算重塑儒学。”

  孔子有了宏伟的目标。

  各个朝代的儒学思想相互碰撞,孔子认为有必要剔除一些违背他本意的思想。

  另外,孔子也意识到,想要恢复周礼,已经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不如说,孔子提倡的周礼,只是他想象中的乌托邦,实际上,周朝不见得比后世的朝代文明和繁荣,周朝也发生了一系列荒唐事,分封制更是导致春秋战国的根源。

  厚古薄今是所有人的本能,即使孔子也不例外,总觉得以前的人活得更好……

  “我等愿意继续追随老师。”

  颜回等弟子,追随孔子,开始新的周游列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被押送至关中,但柴荣向孔子承诺不会杀害叔梁纥,孔子也就可以放心出行。

  以孔子的武力,孔子不担心途中遇到山贼或者乱兵,反而是山贼和乱兵,需要避开武力恐怖的孔子。

  至今,孔子的武力如何,还是一个谜团。

  来自五代十国的武将王全斌,也无法试探出孔子的武力深浅。

  上百员武将被三万大军押送前去关中,队伍浩浩荡荡。

  “难道我赵光义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去了吗?我不甘心!”

  赵光义被关押在囚车内,不愿接受可能被软禁的命运。

  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宋太宗啊!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而现在,他居然成为了阶下之囚,让赵光义岂能甘心。

  “属下会设法立功,为二位脱困。”

  军师赵普,与赵匡胤情同手足,想要搭救赵匡胤一把。

  “则平代我照看好家人,我已感激不尽。”

  赵匡胤只能将家眷委托给赵普代为照料。

  赵普作为军师,以他的才能,肯定会受到张华重用,倒是不会被关押。

  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毕再遇等宋军武将,各怀心思。

  只要赵匡胤点头,那么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改旗易帜。

  这就是作为武将的好处。

  柴荣送走俘虏之后,留下一支兵马驻守鲁国,然后按照原定计划,带兵进入齐国,前去与诸葛亮汇合,平定山东诸国之中最强大的齐国……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