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4章 出兵西域!(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末的地球恰逢小冰河时期,各方的资源其实都比较吃紧。

  崇祯十五年的极端天气,明显就是小冰河时期的体现。

  紫禁城内暖洋洋的,柳如是在一边汇报着:“今年的煤炭开采总量60亿斤。”

  60亿斤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均摊到个人身上就很少了。

  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大明朝已经有亿人,60亿斤摊下去,每人25斤煤。

  还不算火车这种大量消耗煤的交通工具。

  不过,崇祯也并不太担心这一次的寒冷。

  毕竟现在的粮食是真的充足,北京城的粮价已经降到两每石。

  酒业的大发展就说明了粮食供给量的充足。

  而且随着南洋被大范围控制下来,对大陆粮食供给量还在持续增加。

  并且,随着火车以及火车线沿途粮食囤积点的建立,朝廷对粮食在各省的配给能力有了飞跃的提升。

  当年顾炎武规划出来的那一套火车粮食配点体系,明显在现在起了作用。

  只要有吃的,取暖这种事,在保证这样的煤炭供应量后,其他的民间自己也能想办法了吧。

  柳如是又说了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崇祯心头紧张起来。

  “民间一件做工稍微好一点的棉袄,现在卖到了10两银子!”

  10两银子!

  “是有人恶意在抬高价格?”

  “不是,是棉袄的供给的确太少了。”

  “不应该,我朝并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棉衣的普及已经不错了。”

  崇祯有些疑惑起来。

  棉花的确在明朝开始普及,中后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经历了这些年的新政,轻工纺织业大力发展,棉衣应该更便宜才对。

  柳如是迟疑了一下,说道:“臣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范围主要在大兴县和海淀新区,有棉衣穿的人的确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并不多,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价格非常昂贵,而达官显贵则热衷于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关外进来的貂皮数量再剧增。”

  “普通百姓的御寒,还是有些困难的。”

  她有补充道:“当然,这是北京。”

  她的意思很简单,陛下,这里是北京,物资生活条件都很好。

  其他地方可能能穿得起好一点的棉衣的就更少了。

  柳如是依然很贴切地补充着:“臣也去北京制造局做过调查,不是纺织效率不高,是原材料匮乏。”

  棉花匮乏!

  “有些私人商社已经开始断供便宜的棉衣,只做贵的,然后高价卖给有钱人,这样他们可以节约时间,且卖更多钱,利润更高。”

  你看,这就是私人商社的商业行为。

  你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审判吗?

  倒也不至于,因为商业本身如此,一切是利益驱动。

  你总不能规定,商人不许生产加厚的棉衣吧?

  那样的话,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