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6章 震惊了整个北京城的一笔收入(…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接让银行给他贷300万两的,万一这货跑了怎么办。

  当然,跑是跑不了。

  这种人的家庭名单现在已经全部单独保存起来,他们要出北京城,都得有特殊部门备案。

  他一家就贷了300万两。

  其余的8家贷了1200万两,他们自己出了600万两。

  也就是说,这8家现在手里一共有2180万两。

  这个数额,在过去的年代,快要达到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了。

  这绝对是一笔庞大到让人震撼的数字。

  是不是很爽?

  不不不,现在李如礼本人刚回到家,在家里发抖。

  他拿出来的80万两,不是他一个人拿的。

  礼嘉兴建商社也不是他李家一个人的,是北京城好几个富商一起出的钱,这些富商的背景都非常干净。

  以前都属于一般家庭,全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跟着朝廷混出来的。

  现在参与进来金额如此巨大的国家项目,几乎将他们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

  这里面是有巨大风险的。

  为什么这么说?

  例如商业街,万一到时候商业跟不上,房子建在那里,岂不是空着的?

  房子空着的,怎么收回成本?

  例如住宅,万一没人买怎么办?

  这些都是风险。

  一旦风险出来,他们没有收入,就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收不回钱,怎么给那些存钱的老百姓支付利益?

  这样整条资金链都会出问题。

  所以,现在这些商人,基本上是被夹在火上烤的。

  因为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陈子龙说道:“陛下,第一轮所有的地都卖出去了,臣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

  “你但说无妨。”

  “现在一共有2180万两要投入到民间去做基础建设,民间的钱又增多了,这样民间的通胀也会随之增加,臣担心会影响民生。”

  陈子龙站在皇家银行御司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完全合理,也是非常专业的。

  崇祯淡定说道:“粮食、煤矿、布料、水源,都牵扯到民生,只要供给充足,这些保障基本民生的东西,就不会涨价,只要这些不涨价,民生就乱不了。”

  “臣就是担心粮食和煤矿问题。”

  “且放宽心,今年就会有一大批粮食进入大明,布料的产量今年也会翻倍,煤矿今年也会大大增加。”

  如何做到?

  一是从安南进口。

  二是扩充纺织厂,将蒸汽机也投入到纺织厂里,加快布料的生产效率。

  三、有了完善的蒸汽机,开采煤矿的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现在崇祯是有底气玩这么大一笔数额的基建的。

  听皇帝这么一说完,毕自严脸上的愁容明显没有了。

  这财政收入突然之间多了这么多钱,他当然开心。

  虽然有1500万两是银行发出来的,但如果能用商品填充进来,相当于是朝廷提前把钱给赚了。

  而且还没完呢!

  这大几百万两只是买地的收入,那8家商社,在开始基建后,还要交税。

  例如李如礼要建立商业街的道路,就得大量采购水泥。

  例如他采购20万两的水泥,按照新商税法,水泥厂的这20万的收入,就要拿出25%来交税。

  也就是5万两银子。

  所以,这样做,税基也扩建了,税额自然就提高了。

  不仅如此,还造就了一批人的就业,刺激了消费。

  二月初一这一天的土地售卖,截止到下午3点就结束了。

  消息立刻在北京城的官场里快速传播。

  “什么!卖完了!”成基命大为吃惊,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都是哪些人买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疑惑。

  要拿下那些地,可不便宜啊。

  真有人愿意拿那么多钱出来?

  到了晚上,准确的消息才传出去。

  保守派们高呼:“银行也参与进来了!难怪!难怪!这怎么成!这是左手的钱给右手的把戏!这是玩火自焚啊!”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