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4章 秘密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但完全能够供给福清的五万余人口,还有不少剩余。

  原本流求人在这里二十多年,填补肚子也困难,可秦家来了后,带来的是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还带来了许多先进的铁制农具,又运来许多牛马耕种田地,还在这边使用了林邑国的稻种,一年两季。

  兼之堆肥技术使用,让亩产量两季突破三石年收,比过去流求人的产量提升了三倍有余。

  这里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也好,秦家还在这边牧牛养马养羊,还搞捕渔晒盐的副业。

  翻看帐本,秦琅发现,真正赚钱的其实还是作坊和贸易,尤其是以樟脑香加工作坊最赚钱,造船厂和修船厂现在还没收回成本,农业这块看似不错,但收益不高。

  其它如什么制衣啊制鞋啊渔网啊陶器木器等作坊,主要也是供应本地和福州各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制盐厂规模不大,也主要是自供。

  先前与流求的贸易倒是能进项不少,但今年已经停了半年了。

  “阿郎,番人来了。”

  秦琅从账本里抬起头,点了点头,合上账本。

  进来有三十几个番人,从衣着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番人样了,反倒像是一群地主老财们,身着绸衫,也蓄发戴着幞头。

  不过脸上基本上都纹着各式的刺青。

  单纯就长相来说,倒跟中原人差别不大,与岭南人外观相似,都是不算高大,比较黝黑。

  这些人进来后,倒是很恭敬拜首。

  “坐!”

  “上茶!”

  福清是秦家的一大产业,投入了不少心血,能有今天的繁荣,其实也离不开这些番人。

  近几年,番人多数已经都在秦家做事了,或者种地或者做工,又或者养牛马打渔,都是拿着工钱做事,日子过的较为舒适起来。

  秦家有秦家的管理制度,比如建有专门的宿舍,给番人包食宿,这些福利其实也变相的打破了过去番人们部落村寨的居住形式。

  番人们把填不饱肚子的那点田地高价卖给了秦家,搬进了秦家的宿舍,吃起了食堂,接受集体管理,享受着便利与舒适,但也打破了过去那种生活传统,尤其是以前的部落村寨的首领们,对于番人的控制已大不如从前了。

  不过做为首领,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手里的那点权力。

  首领们有的接受秦家雇佣,成为工头或管事,也有人拒绝雇佣。

  可不管如何,这些首领们日子都过的不错。

  秦家大管事向秦琅一一介绍这些首领,来自哪个部落,叫什么名字等。

  “欢斯岛槌,拜见三郎。”

  轮到欢斯岛槌时,他不待管理介绍,便主动自报姓名,并很恭敬的拜礼。

  秦琅微微一笑,“我知道你,曾经流求岛上欢斯部老王的儿子,在这里还住的惯吗?想再回流求岛吗?”

  欢欺岛槌这些年读了不少书,也知道乐不思蜀的典故,赶紧答道,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