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五六节半年内发生的事()_汉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件事就是改军为民,或者说改成军户。

  大汉是小规模的募兵制度,加上大规模的征兵制度,还有众多的将门勋贵不放在明面上,但人人都清楚的私兵制度。

  自进入刘彻一朝,大汉连年征战,军事上花费的资源无限多,整个大汉的兵士也是出奇的多。

  等灭了匈奴以后,大汉没了战事,那就真的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这些兵士是一个大负担。

  虽然依据大汉的征兵制度,能够不管他们,直接划为民,自行发展,但是不能这么做,这属于是裁军了。

  等灭了匈奴以后,大汉虽然没了大战事,但是这么多的新收之地,还不安稳。

  霍嬗的意见是把他们化为军户,也就是跟西域那边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民兵。

  然后让他们前往各地屯民,再辅以异族之民,教授汉族文化,慢慢的融合。

  前几年虽然花费大一些,但是日后的好处,那是数不胜数。

  几人对于霍嬗的提议,也是认同的,所以就把这件事定下来要做,但是没有在详细的商谈。

  现在商谈没有这个必要,没到时间呢,有些好高骛远,先把眼前的事干好了再说。

  等灭了匈奴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的规划才是正理。

  至于已经定下来,还没有实行的两件事,分别为减赋税和改商税,或者说改商税和减赋税,因为改商税实行在前,减赋税实行在后。

  这两件事是真正的麻烦事,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非常复杂,而且霍嬗自己也不太懂这些。

  所以霍嬗提出了几个概念以后,其他人就开始商谈规划。

  参与其中的人很多,大司农,少府,丞相府那是缺不了的,不过不光是这三位主管,三大署衙的属官基本也都参与了进来。

  因为三大主官不可能清楚其中的细节,只有负责详细事物的属官才清楚。

  就算是他们也不太清楚细节,还从各地随机招来了一些负责各地详细事物的官员。

  除了他们,还有各地的郡守,县长县令,乡老,以及商贾们。

  这些人足足谈论了半年,才把这两件事给定了下来,期间也没有偷奸耍滑,霍嬗可是亲自在镇着他们。

  由此可见,这两件事有多么的复杂。

  而且商谈的人里面人员复杂,最开始的时候,自然有为自己一方偏向的情况出现。

  但是被霍嬗给收拾了几次以后,他们都乖了,不敢再搞事。

  我不懂,没有规划的本事,但是我监察,里面那有问题的眼光我有啊,糊弄我那是糊弄不过去的。

  不过让他们一心为公,这件事非常艰难,霍嬗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才收服了他们。

  改商税简单一点,因为大家都不太懂,霍嬗提出概念和大方向,官员们充实细节,然后霍嬗审查,行的就通过,不行的打回去重做。

  商贾们也非常配合,因为这是有利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