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6章 终究是个孩子(2/3)_曹贼大帝小说遮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匠人,有农夫,有商人,有官宦……而我却听说,你言‘人生而有贵贱之分’,那么我倒是想请教,究竟是夫子所言正确,亦或者你周不疑比圣人更加厉害?”

  曹朋深知,不能让周不疑抢了先机。

  这孩子伶牙俐齿,一旦被他抢夺了先机,占居了主动,自己可就处于被动之中。

  周不疑擅长偷梁换柱,而曹朋则要把这个节奏控制住。

  他不需要去和周不疑争论,只需要不断的发问,搅乱周不疑的思绪,使节奏始终都可以控制在他的手里。若是谈论经典文章,曹朋真不认为,自己能胜得过周不疑。这孩子从小受这方面的熏陶,远不是曹朋这种半路出家的人可以相提并论。当然了,重生十年,曹朋对这个时代的文章典籍,大都也有所了解。同时,他可以感受到,在东汉末年时,儒学容纳百川的包容性。

  甚至在唐宋时期,儒学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家争鸣。

  一直到元朝,蒙古人并不懂得儒学的真意,于是将儒学定位为儒教,彻底摧毁了儒学流传千余年的传统。至明时,儒学的包容性已不复存在。理学开始兴起,变成了一种扭曲的宗教。

  曹朋可以在东汉,大谈蛮夷之学,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儒学,还有儒生,都在苦苦的追寻着儒学的真意。他们的包容性,注定了他们可以吸收各种不同的外来学术,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比经典,十个曹朋未必是周不疑的对手。

  可是比见识,凭空多出一千八百年的经验,一百个周不疑,也非一个曹朋的对手。

  曹朋抢占了先机,把话语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一连串的提问,使得周不疑无法冷静思索,只能跟着曹朋的思路走。等到曹朋完全控制住了周不疑的思路之后,才予以凌厉的攻击。

  周不疑虽仍旧挺直胸膛,但脸色却渐渐变得苍白。

  曹朋所言,让他感受到了天下之大,他简直就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不仅仅是周不疑,就连一旁的孔融,也不禁为曹朋的言语所夺。他神色凝重,沉吟不语。

  “我在荥阳时,曾听闻元直和仲豫先生的辩论。

  对于谶纬符瑞,我是不太了解。不过我却知道,仲豫先生的道德文章,乃天下之楷模。他曾撰,详论朝廷得失,可以为后人所借鉴。而元直,你今著有何等文章?以教化世人?

  或许你会说,张良萧何,皆无著作流传,确有大功于社稷。

  然今日言张良萧何,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出了功绩。元直,我且问你,你有何功绩与我知呢?

  若没有,你又有何资格,去指责仲豫先生?

  你今十五,却弃学而不求上进;你今十五,置父母于荆襄,而身存许都,追名逐利;你今十五,未立寸功,却视先贤为无物。元直,非我严苛,实不知天高地厚,妄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